四川崇州市:“微网实格”构筑疫情防控“大屏障”
崇州市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疫情防控,依托“一张网、一清单、一幅图、一平台”的微网实格“四个一”工作机制,以“一网格一支部”为组织单元,构建起“总网格党组织—一般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专属网格党组织”的组织架构,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组织动员,守好小区院落“安全门”,抓好群众正面宣传引导,落细落实社会面管控,共筑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信息摸排“底数清”
“农村老年人这么多,很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咋个办?”
“核酸采样信息登记费时费力,有时候还会搞错,怎么解决?”
9月1日晚上9点,道明镇红旗村党委书记、总网格长巫文勇正在与村“两委”干部、微网格长展开激烈讨论。
道明镇辖11个行政村3个城镇社区,群众多以林盘散居或集中安置区聚居为主,由于农村老龄人口多、智能手机普及率低,全员核酸检测采样信息登记费时费力,容易出现人员“漏采”的问题。
经过集思广益,一份“群众采样信息登记二联单”解决了上述问题。“二连单”清晰显示采样群众姓名、组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通过“发放登记单(非本村人员发放空白条现场填写)——兑换“取样器”——收回登记单——汇总登记单”4个步骤实时掌握群众参与核酸检测情况。
“在全员核酸检测中,为第一时间摸清人员底数,强化组织统筹,我们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建立一般网格党支部12个,配备微网格员38名,充分发挥大家人口熟、关系近、组织强的优势,对‘应检’人员通知到位,对‘未检’人员及时‘点对点’提醒。同时,主动备注需提供接送或上门等服务的人群信息,对要在本村外采样的群众做好登记。”巫文勇说。
目前,红旗村划定17个一般网格、18个微网格,发动33个微网格长、微网格员协同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在近5次全员核酸检测中实现了“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响应部署“速度快”
“小朋友,你要上网课,你先做!”
9月5日早上7点,家住元通镇圆和社区的杨叶带着自己上小学的儿子火急火燎地来到核酸检测点。“孩子马上要回去上网课,能不能先做?”
让杨叶没想到的是,她所担心的问题,微网格长徐晴早就考虑到了。9月1日接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后,18名专职网格员、232名微网格员以及机关下派人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兼职网格员队伍快速响应、火速集结,2个小时内完成40个核酸采样点的布场任务。
“乖乖这边来,这里是绿色通道。”现场负责核酸检测秩序引导的网格员胡艳主动招呼。“以为要等很久多早就来了,现在还能回去吃个早饭!”杨叶笑着说。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元通镇利用网格员对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基本情况都熟悉的优势,科学设立12条“关爱通道”,由24名网格员专项负责。
“叔叔吃早饭没得,这边排队哈!”“嬢嬢记得带孙子孙女儿都来做核酸哦!”网格员热情招呼的声音在各个点位不绝于耳。从排队登记到完成核酸检测,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微网格员助力跑出核酸检测“加速度”。
人员高效“服务准”
“冯嬢嬢(四川方言,阿姨的意思),您年龄大腿脚也不方便,明天上午我带医生上门给您采核酸,我先扶您回房间坐!”“伯伯些,疫情啷个凶,不要在外面耍喽,快回家去歇息嘛!”
疫情中“静下来”的江源街道里,有一群穿着蓝色服装、带着红袖套的人“动了起来”,他们是各村(社区)的微网格员们。他们或忙碌在核酸采样点,或坚守在交通引导岗,或穿梭在林盘小道中……
“走,我来带路!去给那些老辈子们(四川方言,老年人、长辈的意思)上门采集!”对于20余名特殊人群的核酸采集,邓公村微网格员蒋桂花胸有成竹。原来,她早就建立了林盘住户信息台账,对网格内特殊人员数量、住址、需求等信息了如指掌。
言毕,蒋桂花立刻掏出名单、规划路线,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网格内所有特殊人群核酸采样。
像蒋桂花这样的微网格员分布在江源街道223个微网格中。平日里,他们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拿起喇叭变成防疫政策“宣传员”,掏出名单变成了上门核酸“引导员”,走访入户变成了配送物资“服务员”。
截至9月5日,微网格员协助完成上门核酸采样860余人次,帮助购买蔬菜、药品等物资金额累计1.5万余元。
目前,崇州市按照“3+1”模式,整合原有的疫情防控“四级网格”体系划细微网格,构建总网格172个、一般网格2182个、微网格4400个、专属网格335个“微网实格”治理体系,采取单建、联建、转化建等方式,全市建立起网格党组织1298个,选任网格党组织书记1298名,配备网格党组织成员5004名,实现了微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党员全参与,做到了“战斗指令直线传达落实”。(冯蔚源 张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