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成都市司法局:法律援助惠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

王凡
2022年07月25日17:1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2021年8月20日《法律援助法》表决通过后,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都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成都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成都市法律援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践行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成都市司法局率先开展了一场多方位的自我革新。

进一步降槛扩面 让群众“用得上”

进一步降槛扩面,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

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将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不足住所地或者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确立了住所地与受理申请地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时有利于申请人的原则,放宽经济困难标准,努力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扩大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的范围。增加规定因见义勇为、实施志愿服务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遭受损害请求赔偿补偿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军人军属以及警察和消防救援人员遗属等,申请法律援助时无需进行经济困难审查。另外,新增通知辩护案件涉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原告申请法律援助免予经济困难审查,直接提供法律援助,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众。

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取消了申请法律援助的范围限制,明确规定只要申请事项依法在本市内审理或者处理、且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无偿法律服务的经济困难群众,就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2021年成都市共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192件。

进一步健全体系 让群众“找得到”

进一步完善全业务、全时空、全覆盖的法律援助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推动构建“家门口”法律援助体系。把法律援助纳入全市民生工程,健全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构建“城区半小时、乡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得到法律援助。

提供24小时不间断法律援助服务。针对人民群众扩展法律咨询服务时段新需求,着力提升“12348”热线平台能级,在全国率先完成12348与12345双号并行改革,建立健全“12348”热线与“12345”政务热线协作制度,提供7*24小时全天时人工坐席法律咨询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89069人次。

开通“扫码可得”法律援助服务。推广“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互联网+”技术积极应用到法律援助服务领域,群众可随时随地登陆微信小程序,自由选择人工、自助、视频多种方式在线咨询律师,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一对一”法律服务。

推动建设法律援助律师远程视频会见系统。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律师会见效率,维护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缓解疫情期间律师会见难的问题,通过远程终端,确保刑事法律援助不再困难。

进一步提升水平 让群众“信得过”

以提升案件质量为抓手,严把“四关”,切实强化案件质量监管,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严把服务入口关。发布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招募公告,明确申报承办刑事案件须执业2年以上,申报承办民事、行政案件须执业1年以上;3年内没有因法律服务被投诉而被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惩处的记录等执业纪律,严格选拔并以律所为单位进行入库登记。目前,市本级已招募志愿律师633名。

严把案件归档关。出台《成都市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试行)》,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指派、办结归档、补贴发放等工作流程,统一制作法律风险告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会见笔录、庭审笔录等模板,细化归档内容,高质量高标准做好案件的归档工作。

严把质量评查关。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评查常态化机制开展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组建评估专家库,按照统一标准、独立评判、注重效率的原则,进行集中案件质量评估。同时,在专家评议的基础上听取当事人意见,使评估结果更加全面完整。

严把工作培训关。首次联合成德眉资四地司法局共同举办法律援助管理干部培训,对来自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市县两级100余名法律援助管理干部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四地法律援助队伍整体水平。举办2021年度法律援助新入库志愿律师业务培训会,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进一步聚焦民生 让群众“靠得住”

坚持把法律援助作为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以《法律援助法》颁布实施为契机,自觉践行法治为民,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

创新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工作机制,实现群众法律援助申请“零跑腿”,群众可以在成都市任何一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申请法律援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推行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第四十一条内容,即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只需要在承诺书上如实填好相应的事项,不需要再提供证明经济困难的材料,就可以接受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真正实现“你承诺,我办理”。

开展新冠疫情护航行动。开通疫情防控法律援助值班热线,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做到防控疫情与为民服务两不误,确保服务供给不断、标准不降、质量不减。主动对接产业园区,收集相关信息和法律问题,及时有效为其提供针对性法律服务,编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若干法律问题指引》,指导企业及广大市民精准诊断自身涉及的法律问题,积极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服务保障和专业智慧。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一线医务人员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对于医务人员及其家人的法律服务需求,及时回应、引导获取,努力为医务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关注重点特殊受援人群。联合市退役军人局,建立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全市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成立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婚姻家事、帮扶解困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提高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的实效性。开设“劳动合同体检”窗口,协同人社、住建等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拖欠“清零”百日行动,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进一步扩大宣传 让群众“看得到”

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系列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不断推进《法律援助法》宣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

加强日常宣传。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开展线上宣传;充分利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室)、诉讼服务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受理大厅、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基层司法所、村(社区)等服务群众窗口等平台开展线下宣传,引导符合条件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

开展专项行动。结合《法律援助法》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提升行动,实现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开通“乡村法治直通车”,坚持一天一点位、一周一主题,走村入户“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面对面解答涉法难题,依法就地定纷止争,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举行主题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法律援助党员先锋队,开展“每周一小时·法律服务在身边”志愿服务活动,深入镇(街道)和村(社区),通过法律服务体验行、普法小课堂、法律讲座、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互动答题等方式,让群众对法律援助更了解、更信任。

成都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获得了群众充分认可和多方高度评价,被司法部表彰为“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被四川省妇联推荐为“四川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被四川省司法厅命名为首批“四川司法行政文化建设样板单位”。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