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追踪①稳岗扩招“有底气” 川企发展“有朝气”
7月起,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从全面覆盖小微企业、重点突出制造业等六大行业,进一步扩围至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
数据显示,四川已有超800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7.4万余户纳税人账上。退税款都用在哪儿?解决了企业哪些“发展的烦恼”?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将退税资金用到了扩大生产、技术研发、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等方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企业稳,就业才能稳。在四川,退税款的到账、现金流的增加让一些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一些企业还有了扩招引才的底气。
稳岗:“一个都不能少”
受疫情影响,从事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的自贡铭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原材料购进、产品运输频频受阻。上游的材料到不了位,下游的资金也回不了笼,公司上下一度面临发不出工资的窘境。
“公司规模虽不大,也是我们三十几个人辛辛苦苦经营才有今天,大家相互之间很有感情。现在遇到了困难,真的不希望裁掉任何一个人。”公司负责人杨铭说,正当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筹集资金之时,税务部门提醒他申报留抵退税,之前因购进设备产生的30多万元存量留抵退税额可以一次性退还。
退税款一到账,杨铭给团队成员们发了工资,兑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员工薪资也未降半分。“大家很理解公司的处境,都在努力争取订单,全力保生产。相信我们团结在一起,一定能度过一时的困难。”杨铭说。
与杨铭相比,美利林科技(攀枝花)有限公司负责人邹李兵关心的是更多员工的生计问题。美利林科技是一家研发生产耐磨材料的企业,为改善产品性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前期在热处理系统方面投入了700万元。钱投进去了,短时间难见效,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很多个夜晚,一想到公司150多名员工的工资要发,还有时刻产生的运转支出,邹李兵就翻来覆去睡不着。
1300余万元退税资金的到来,让他可算睡了个安稳觉。“这笔钱来得太及时太解渴了,我们优先给员工发了工资,稳住了大家的情绪。”邹李兵说,剩余资金用于新系统维护,至少半年不用担心资金跟不上的问题,企业获得难得的喘息发展时间。
引才:“为发展储备力量”
有人就有希望,有人才有未来。随着退税款陆续到账,不少企业将扩招引才提上日程。
最近,遂宁尚尚诚铭物流有限公司在网上发布了12名货车司机的招聘启事。该公司在川渝两地从事建筑材料运输,前期购置了100多辆运输车辆,吸纳了货车司机100余名,未能来得及消化的购车税费形成了大量的进项留抵,占用了企业现金流,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下举步维艰。
“4月初,税务干部来电告诉我们留抵退税扩围到交通运输业的消息,网上申请后,当月我们就享受了213万元的退税,后期预计还有300多万元可以申请退还。”财务负责人张勤高兴地说,货运“跑起来”,公司就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劳动密集型企业扩生产需要人手,科技型企业“快步跑”更是离不开创新人才。
在四川瑞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有序完成钢带纵剪、重绕、药粉烘干、配粉等一连串操作。这是一家从事焊接材料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虽小,却已经取得“低合金钢气保焊药芯焊丝”“硬面耐磨堆焊药芯焊丝”等专利,其制胜法宝在于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人才。
财务负责人周莹透露,瑞达公司现有研发技术人员13人,每年投入人才培养的费用约30万元,这对中小企业来说不是一笔小钱。20余万元退税款到账后,瑞达公司最先考虑的还是“人”。“这个月我们新招聘了5名专技人才,已送往石家庄培训,为后续扩大生产线储备技术研发力量。”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是创新的主体,而创新需要充足的“燃料”,才能在争流的百舸中一展所长。
大规模留抵退税启动以来,四川省税务局货劳、收规、纳服等部门“拧成一股绳”,在退税减税赛道上加速奔跑,稳企业、稳人心,让纾困资金化为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刘艳婷 周津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