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工作室如何助力戏曲“薪火相传”?
为深入实施四川省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进一步发挥戏曲名家专业优势和传承示范带动作用,4月19日,艺术家魏明伦、陈智林、李伯清、杜建华、肖德美、陈巧茹、刘露、刘谊等获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授牌。
纵观入选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的艺术家们,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头人,四川省文旅厅为他们设立工作室,无疑是为了发挥他们的“明星效应”和“榜样作用”,对戏曲传承普及、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名家工作室不仅仅是一块招牌,要真正发挥“名家”引领作用,释放更多实实在在的效果和功能,需要更多详实的思考、规划和行动。
释放效能,需要制订工作计划,并推进产品、项目。官方文件显示,工作室要进行戏曲普及推广,参与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组织或参与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演出、讲座、研讨等戏曲普及推广活动。对于研究型专家的工作室,工作室还要负责戏曲创作研究。推动戏曲剧目创作,孵化优秀戏曲剧本,提升戏曲创作质量,开展戏曲理论研究,承担戏曲研究课题,组织戏曲资源挖掘、收集、整理、保护、利用,为戏曲传承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参谋咨询、意见建议等智力支持……这些大方向的工作内容,基本就是名家日常工作的主要范围。成立工作室以后,这些日常工作将面临哪些“升级提升”,需要用哪些更细化、更量化、更系统、更立体的方式去呈现,都是非常需要入选者思考的。
释放效能,需要用新的思维去运营,用新体制去架构工作室。相较于新兴的文娱行业,运营仍是不少传统戏曲行业的短板。目前不少传统戏曲艺术家仍然是“单枪匹马”,没有经纪、商务、品推团队。“好酒也怕巷子深”,忽略戏曲的系统包装、传播、项目策划的功能,容易“闭门造车”,进而与时代脱节,无法吸引新的观众。但如果让艺术家包揽一切传播、策划、商务经纪,精力有限也会分心影响业务,因此成立名家工作室,可以吸纳更多样化的专业人才。比如已经较为成型的李伯清工作室里,有专人负责打理李伯清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结合四川本土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与选题,吸取李伯清的语言元素,形成“评书”在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产品,这与仅靠李伯清一人的社会传播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释放效能,需要吸纳更多年轻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四川省文联主席陈智林看来,名家工作室对外可以是一个工作平台,它需要公众和社会的监督,对内可以是一个行业内部的沙龙和探索项目,需要吸纳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去为川剧发力。此外,还要培养戏曲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参与经典传统剧目、折子戏复排,在戏曲创作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承戏曲技艺。名家可以在团队中把握好大方向,同时他可以带领着“后浪”们一起为行业作贡献,参与其中的年轻人也会得到锻炼,成为名家工作室播下的种子,甚至成为下一个“名家工作室”的“名家”。毕竟,“名家工作室”不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是让更多的百花在大树下盛放和茁壮成长。(李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