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走在海拔4000米的雪原上,那抹国徽红熠熠生辉!

2022年04月12日08:5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我离不开‘两把槌’,法槌和铁锤,法槌是使命,铁锤是生活!”这是阿察法庭法官呷绒翁登最爱说的一句话。

天刚朦朦亮,呷绒翁登就起床了。他一手拿起放在柜子上的铁槌,一手拿着塑料盆走进隔壁房间,对着蓝色塑料桶就一阵猛敲,十多秒的时间,又端着一盆冰块走出来,打开电炉放上水壶,倒入冰块。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的阿察镇常年高寒,一年中有7个月,呷绒翁登都得敲冰取水。

经过简单洗漱后,呷绒翁登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藏族谚语新讲”开辟法治宣传新路子

阿察镇民风淳朴,但因信息闭塞等因素,导致法治基础薄弱,群众世代形成的民间调解习惯,让他们固执地认为纠纷闹到法庭是件“丢脸事”,产生纠纷后即使知道法庭是干什么的,也碍于面子不敢诉,也不愿诉。

阿察法庭巡回法庭小组跋山涉水开展庭审。多吉翁休供图

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滞后的现象,成了法庭巡回小组的“心头病”。法庭工作要想取得进展,全覆盖转变群众观念就成了亟待解决的大事,经多方调研和考量,法庭巡回小组决定因地制宜,靠着熟练的双语底子和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辟出“谚语新讲”的新路子,面对群众,不再生硬讲述法理,而是将能表达公平正义的藏族谚语用作法治宣传的手段。

阿察法庭巡回法官发放谚语宣传册。多吉翁休供图

“想吃上酥油,先要喂好乳牛”,引申讲述要脚踏实地勤劳致富,不可偷牛盗马;“没有木头支不起帐房,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引申讲述邻里纠纷的化解,同时和法律理论相结合......法庭巡回小组更是创作出如“家庭是幸福安康的地方、法庭是维护公正的地方”“纠纷找法庭、法庭除纠纷”等简短上口、涵义深刻的谚语,使得传播效果更好。

这些法治宣传谚语,逐渐从阿察镇向周边乡镇辐射相传,成为了本地群众说法论理的口词。法庭巡回小组趁热打铁,大力开展“五进活动”“四项治理”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当地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有了明显改善。

“便携式”科技法庭走进海拔4000米的高原小镇

2021年5月,阿察法庭在片区巡回审理一起纠纷,牧民们对巡回法庭内设置的器械充满了好奇。

“今天的庭审将通过这个便携式科技法庭设备,详细记录案件审理各环节,完整反映庭审全过程,补齐下乡巡回审理无法实现开庭同步视频记录的短板。”呷绒翁登的开场白解开了群众的疑惑。在便携式科技法庭的助力下,阿察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合同纠纷案。

阿察法庭运用便携式科技法庭庭审现场。多吉翁休供图

高原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点多线长。群众之间矛盾纠纷的产生和解决,在草甸、村落,在流动的帐篷中,按照“点线面”巡回审判路线,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和司法审判工作两不误的情况下,阿察法庭充分发挥便携式科技法庭的各项职能和功能,把“法律门诊”开设到群众家门口,开展立案、庭审工作,就地审理群众急难愁盼案件,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法院信息化的司法便利,确保了公平正义延伸至阿察镇的每一个角落,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法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背包法官”用脚步丈量初心

“有人说能待在高原就是奉献,但我们觉得‘躺平’的工作方式,对不起胸前这枚闪闪发亮的法徽。”带着这股劲儿,阿察巡回审判小组的“背包法官”走遍了辖区的每村每户。有的时候,一天只能走两户,但这背后付出的是往返驱车3小时、骑马2小时、步行2小时的艰辛。

涉水,是呷绒翁登最难以克服的障碍。身有旧疾的他,最怕的就是严寒,而高原雪水融汇的溪流对他来说更是考验。每每涉水,深入骨髓的寒冷总是让他疼得肌肉抽搐,随之而来的还有高反和眩晕。但是,即便这样,也从未抵挡住他的法治热情。

阿察法庭呷绒翁登“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成立后,立足职能,把目光放在法治护航基层治理和助力乡村振兴上,积极主动同辖区乡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沟通交流,达成“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联动治理”的新机制。在巡回庭审中,注重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开展矛盾排查时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往来、土地资源权属纠纷等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分层级分类别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度机制,有效防止了各类“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行走在高原的阿察法庭巡回法庭小组。多吉翁休供图

4月,在枯黄的原野上,冰雪还未消融,在海拔4000米的雪原上,阿察人民法庭巡回小组3人迈着坚定的步伐,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在阳光的映衬下,雪原上的那抹国徽红熠熠生辉。(朱虹 罗文婕 多吉翁休)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