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让全民共享办赛实惠和“绿色福利”
不到三个月,成都大运会将拉开大幕。城市的变化,正在细微之处彰显颜值与气质。街头巷尾,绿色低碳、青春活力的大运氛围随处可见。“环境变美了”“公园更多了”“绿道上的体育设施全了”——成为市民最直观的体验。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以赛事营造公园城市美好生活,成都坚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环境的全面提升,让全民共享办赛实惠和“绿色福利”。
绿道也是赛道
公园也是运动场
当下的成都,“公园”与“运动”都是热词。
上月,随着东安湖体育公园最后一个区域溪峰岛正式移交,整个东安湖体育公园全面建成。作为成都大运会主会场的核心配套项目,东安湖体育公园部分区域已经对外开放,“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的巴蜀山水画卷已成为成都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又一点缀。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已成为成都市民的生活日常。不仅有新修的大型公园,在市民的家门口,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新建、改造的运动空间也不断涌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面铺开。天府绿道上1223处体育设施“连线成片”,成为成都人身边的运动赛道,可进行跑步、足球、篮球、网球、赛艇、皮划艇等多个运动项目。
推动大运环境惠民,成都还规划实施了一批大运社区宜居项目,推动老城区升级改造,一环路市井生活圈、锦江公园、音乐坊片区等点位和片区已整体呈现。“百个公园”示范工程、拆围增绿等公园城市场景惠民项目为市民带来绿色福祉。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百个公园”示范工程110个公园项目已实现全部开工,建成开放86个,面积超过867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成华区栖蝶园、龙泉驿区世茂广场小游园等小游园、微绿地70个。
新能源大巴“上岗”
地铁乘客服务台更“智慧”
上个月,“成都公交车家族”新成员公开亮相,面向市民群众公开征名。今年6月,它们将正式上岗,成为大运会的保障用车。
据悉,大运会期间,1380台新能源大巴将为运动员、技术官员等提供班车保障。成都将力争赛事期间中心城区及各赛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左右。
另一边,“大运有我 轨道同行”主题活动在大运会主要场馆相邻地铁站拉开序幕。为保障大运会期间线网运输能力,成都轨道增购骨干线路列车28列,已全部到段并完成调试。与此同时,成都地铁对全线网82个车站乘客服务台进行升级打造,升级后的乘客服务台可提供双语引导、末班车查询、列车定位查询等功能,让服务更加智慧、走心。
值得一提的是,大运会的专用交通保障车是绿色低碳的新能源车辆和氢燃料车辆,在赛事结束后,这些车辆将逐步更新替换现有的城市公交车辆,改善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体验。
科技赋能
深化绿色低碳办赛措施
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低碳场馆……抓住举办大运会赋予成都的重大机遇,一体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在成都,“绿意”无处不在。
在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外,围绕场馆一周的灰色沥青混凝土地面看似平平无奇,实则科技感十足。场馆周围都采用了透水混凝土技术的结构地面,可以让地面高效渗水、透水,持续保持路面干爽。
更重要的是,还有将雨水自然留存的功能。雨水经过香体中心雨水回收系统处理,又可以转换为场馆的绿化养护用水。在香体中心,利用这种雨水回收系统全年节水3000吨以上,耗水量降低20%,能基本满足绿化养护用水。
在凤凰山体育公园,有这样一套高科技声光设备,在减少噪音的同时,环保节能也不耽误。综合体育馆内场顶面加了空间吸声体,看台的顶面、内场墙面均设有穿孔铝板和吸音棉,座椅也为软包吸音座椅。这意味着,体育馆可在吸收噪音的同时,保证最佳的音效体验。
“绿意”,链接于场馆内外。从东安湖主体育场到成都大学大运村,12.3公里的路途,有45%以上的空间被用于营造安全、舒适、连续的慢性和绿化空间,增强了城市韧性。
更为难得的是,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场景打造、交通出行等方面,大运村都在不断深化绿色低碳办赛措施。“通过采用节能控制技术、简化公寓房间陈设、推进大运会食品供应链绿色低碳、建立节能低碳智慧化中央厨房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琳黎 李菲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