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大: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 |
四川农大师生缅怀革命先烈。川农大供图 |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清明时节,四川农业大学开展了学党史知校史赓续红色血脉系列活动,师生或来到校友江竹筠烈士塑像前献花缅怀革命先烈,或整理王右木等英烈校友事迹形成烈士集,或登上校友英烈网开展“云祭扫”,或创作致敬英烈文艺作品……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师生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
今年3月以来,该校精心部署,周密安排,上下联动,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处走、往实里走,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昂扬姿态奋力续写新篇章。
精心部署,做好顶层设计
“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把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持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不竭动力和坚强保证,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新征程上取得学校发展新成效。”该校党委书记庄天慧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上强调。
总结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经验,该校在2022年工作要点和宣传工作要点中,对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锚定了三大重点: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用好中心组、干部培训、师生理论学习等机制,抓好思政课主渠道,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推动干部带头学党史、师生经常学党史;坚持不懈传承红色基因,发挥校本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精品,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不懈涵养为民情怀,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丰富形式,筑牢思想根基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该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一改念文件、学通知的习惯,先是邀请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校长吴德生动分享进京参会感受,随后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世义做专题辅导报告,深入解读5个“必由之路”的内涵,让学习更富趣味性、理论性。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关键在于融于日常。该校不断巩固常委会率先学、中心组深入学、师生党团日活动广泛学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强化“专家辅导+重点发言+分组讨论”学习方式结合,形成以“四史”学习为核心,以116年红色校史为重点,以校内外红色资源为基础,以校领导进课堂为本科生上“大国三农”为支点,全面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不断把学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引向深入。
针对青年学子的特点,微党课、微视频、红色故事会等多彩的形式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抓手。青马班的百余名学员用20讲红色课堂、40个党史微视频、20个红色宣讲站构建起红色传播体系。3月以来,100余名院校两级青马学员将“理论”“三农”等百余个川农奋斗故事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激励着年青学子奋进。“川农大老专家们的爱国敬业、吃苦耐劳、创新创造的实践精神带给我深深的触动,我也不能只停留于课堂,要到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去锻炼。”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大一学生谢永毅说。
聚焦民生,办好为民实事
学史力行,聚焦师生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3月,学校发布《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
学校力度空前,单列民生实事经费1000万元,全面聚焦公共基础薄弱环节的补短板、师生生活住宿条件改善、关心关爱贫困学生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发力,将实施“规划建设新能源车辆充电车位”“美化校园环境”“升级改造图书馆基础设施”“推进教职工住宅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校舍防水改造”“改造学生宿舍家具设施”“配套升级学生宿舍热水供应系统”“完善校内老年活动设施”“加大因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教职工的帮扶力度”“精准帮扶经济困难学生”10大实事。
以增强师生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为目标,各单位也积极行动,都江堰校区建立起“团员之家”,将通过开展定期交流等方式倾听青年声音,解决青年难题。机电学院启动“权益发声:书记面对面”活动,进一步打通学生沟通渠道,及时跟进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水利水电学院、体育学院为参加线上研究生复试的同学们提供统一的复试场地,切实解决在校复试学子们的实际困难……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奔赴在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上,四川农大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在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强农兴农使命中踔厉奋发建新功。(王波 张俊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