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笋“安家”泸县 “舌尖上的美味”助农增收

![]() |
郑奇才、祝华夫妇满载而归。曾佐然摄 |
当下正是雷笋上市的季节。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方洞镇增湾村7组,只见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雷竹迎风而动,绿意盎然。
雷笋纷纷破土而出,家庭农场主郑奇才、祝华夫妇抢抓时节,穿梭在竹林中,采收“舌尖上的美味”,林间一派喜获丰收的忙碌景象。
“昨天才破土,今天就长出10多公分,这是最佳挖期了。”女主人祝华快人快语,她将铁锹用力一撬,一根细细长长的雷笋就出来了,收入背筐中。
挖笋,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只要观察地面的隆起及裂缝,就能找到那些尚未完全冒出土壤的嫩春笋。
“雷笋美味甘甜,深受市场欢迎,价格与普通春笋相比要高出两倍多。你看,雷笋里面鲜嫩洁白,看着就很有食欲。”祝华剖出一根笋子现场生吃起来,发出清脆的响声。
笋是竹初生的嫩芽,在太阳升起前采摘的笋才是鲜嫩的。将笋挖出后立即生食,入口无渣,微甜无涩,但保鲜期很短。
人勤春早,郑奇才、祝华夫妇110多亩雷笋林里的竹笋早已破土而出。“我们在2月3日就开始采挖了。在春节期间,最贵时候卖到了25元一斤。慢慢地降到10多元一斤,现在批发价8元一斤。”郑奇才介绍。
“种雷笋投资小,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祝华说,雷笋是从浙江引进的,无农药种植,纯绿色食品,可以炒、可以煨、可以凉拌,吃起来口感鲜嫩,很受市场欢迎。
据了解,雷笋因打春雷时发笋而得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等特点,种植简单、管理方便,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早年在外从事凉菜生意的郑奇才夫妇,因为看中这一颗“笋”,依托老家良好生态,回到家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进行金土地整治项目的山坡地发展雷笋种植。经过7年精心管理,雷笋已经进入盛产期,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
“亩产量约1500斤-2500斤,每年 2月上旬-3月下旬采摘,平均售价8元左右。”郑奇才说,他的雷笋可以进行现场采挖,也可以网上销售,集中销售重庆荣昌、四川成都等地市场。(王青楠 范万友 曾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