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我履职初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对这句话颇有感触,并身体力行。
履职尽责,字里行间透露出为民那片情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来自不同的行业,如何正确履职,发挥好代表的作用,耿福能的理解是要发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基层的特点,把人民群众真正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找出来,具象化成建议提出来,使它成为有效推动问题解决的动力。
作为一名从大凉山走出来的人大代表,耿福能对于生养他的土地,抱有一份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坚持“从基层中来,到田间里去”。作为曾经脱贫任务最重的“三区三州”之一,四川省大凉山地区的脱贫攻坚事关全国脱贫攻坚的大局。作为一家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医药企业,耿福能深知,人民是企业发展的土壤,只有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企业更好地发展。耿福能创立“好医生”品牌,初心和理念就是“做好人,制好药”,做形象好、品质优、负责任的企业。
从1996年开始,耿福能就带领好医生集团坚持不懈地在大凉山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按照“提供良种、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创新方式对中药材推广种植,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户的种植风险。2014年,四川省工商联部署精准扶贫工作的时候,耿福能主动选择了地图上最边远、最困难的几个村,说:“试一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帮上忙。”就这样,他一点点撬动了大山深处绝对贫困的大石。
谈及为何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时,耿福能感慨道:“很多年前,我去过一个村子。当我看到孩子冬天在雪地里跑,脚上冻得全是红色的血印子时,心里很难过。我的家乡还是那么贫穷,我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多挣一些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产业脱贫,为乡村百姓撑起致富那片天
生于凉山州的耿福能,对大凉山地区的彝族群众、草木风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他当选人大代表后,建设家乡、造福群众的决心愈加坚定。
从当选凉山州人大代表,到成为四川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耿福能深知平台越高,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越重。从2003年开始,耿福能先后提出贫困地区如何加大扶贫力度、民族医药产业如何加快发展、增加彝区三房改造投入资金、资源开发保障当地居民收益、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和就业、中医药产业如何助力区域地区发展的建议近30项。
自从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耿福能对代表履职工作愈加熟练,以更加勤勉的工作态度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凉山州9个县种植川续断、附子、金银花、木香、大黄、一枝黄花等中药材,面积达3万多亩,带动1.5万户7万多群众走上稳定脱贫奔康的道路,并吸引全国18个县市开始种植中药材。为实现这一举措,好医生集团累计投入达5亿多元。
凉山州布拖县火灯村,地处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曾经饱受贫穷的困扰。耿福能带领好医生集团积极引导,典型示范,免费为当地群众提供中药附子良种,捐赠生产生活物资和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等,得到了彝族群众的认可和欢迎。由于每亩附子收入是传统农作物的5倍以上,全村每年种植附子收入达100多万元,并在2020年以高质量脱贫摘帽,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的贫困历史。
2021年9月,金秋花开,耿福能前往火灯村调研,再一次看到了村民喜获丰收的笑脸。村支书马查阿俄种植的4亩附子长势良好,交到好医生附子收购点,当天就领到收购款28784元。谈及生活近况,马查阿俄说:“种植附子是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现在大米、肉,想吃啥就吃啥,可以负担得起了。孩子也走出凉山,考上了四川文理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现在每月给他1000元生活费。”
种植大户马查力尔以前没有走出过大凉山,小时候经常挨饿,兄弟姐妹四人,衣服从来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直到穿烂为止。在附子的“帮助”下,他修建了宽敞漂亮的独楼小院,还养了50多只羊、3头牛、1匹马,从村里长期的贫困户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 经济条件的改善也让马查力尔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把两个孩子送出大凉山接受教育。
在2021年2月25日召开的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耿福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称号。
凉山州结束了长久以来贫困的面貌,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耿福能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新的规划:未来5年内,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一定实效的基础上,好医生集团拟计划在凉山州种植中药材达8万亩以上,在四川省内其他县种植中药材7万亩以上,在国内其他适宜地区的中药材种植达到5万亩以上,实现全国10个省20个县70个乡150个村发展中药材20万亩以上、产值6亿元以上,带动10万余农户每年增收6000元以上的目标;同时在全国推进建设30个共50万亩中药材GAP示范种植基地,助力跨地域促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效能提升,以促进共同富裕。
江山多娇,中医药产业发展尽享那份爱
耿福能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中药材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不仅让中医药这民族瑰宝焕发更多活力,还可以惠及更多群众。
立于言,践于行。耿福能带领好医生集团坚守行业本质,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己任,不仅建立了中医药与干细胞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围绕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主题持续开展课题研究,科研创新成果显著,连续10年上榜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是“中国中药制药百强”和四川百强民营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近年来,耿福能提交的“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建立完整产业链,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费寿比宣传力度”“树立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开展中成药四期临床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发展中医诊所”“加快民族医药发展”“科学定义中医药”等中医药相关的建议达到37件。在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耿福能一次性提交了13件代表建议,内容涉及中医药创新、巩固扶贫成果、乡村振兴、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文化、基层医疗等主题。国家农业农村部专门回复了耿福能提出的“关于在脱贫摘帽地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建立完整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并列出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耿福能像一位高产的“作家”,以务实和勤奋为笔,以田间地头和中医药为墨,将自己深入思考的建议书写在大地上。在他当全国人大代表的9年多时间里,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累计在大会、团会和小组会上进行了83次发言,提交了106条建议,共计16万多字,涵盖中医药发展、民生、健康、品牌和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等诸多领域。
将爱心送给大凉山 将民意带到北京
耿福能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赠1.16亿余元,体现出一个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凉山州境内,他先后投资兴办9家企业,向当地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有667名员工来自贫困家庭。他投资的布拖附子饮片厂、西昌制药厂里,彝族员工分别占员工总数的90%和30%,员工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好医生集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应急工作组,下属生产企业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全体员工放弃春节假期逆行返厂复工复产,24小时不间断生产药品和防疫物资支援疫情防控,先后对武汉抗疫一线和全国各地抗疫一线捐款捐物累计超过2000余万元。
此外,耿福能作为四川省光彩协会副会长,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帮助贫困群众、捐资助学,真实展现了好医生“做好人,制好药,关爱大众健康”的企业理念。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后,他在自身损失达2711万元的情况下,向灾区捐赠430余万元的救灾药品和物资;将绵阳生产基地二期厂房无偿提供给安县中学和秀水中学学生复课使用,无偿推迟企业建设投产;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集团随即将价值70余万元的捐助物资送抵灾区;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集团将急救药品、饮用水、营养补充剂等价值150余万元的物资送达灾区。集团还投入上千万元在浙江大学、四川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设立“好医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科研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的研究生及本科生。
截至目前,耿福能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2018年“ 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颁发的“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工商联联合颁发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2021年民政部颁发的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四川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四川慈善奖-最具慈善爱心个人”,四川省慈善总会颁发的“2018年度四川省慈善总会‘四川慈善·因你更有力’爱心捐赠个人”等多项荣誉。
“在未来,我将继续带着责任与使命尽心竭力为民代言,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谈到,人大代表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定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为改善百姓生活发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