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的新路径

2021年11月17日17:11 | 来源:广安在线
小字号
原标题:“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的新路径

迈步新征程、开创新局面,重在找准符合广安市情实际、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路径。

当前,广安千载难逢的机遇是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广安最薄弱、最迫切的是发展产业,人民群众最期待的是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品质广安、过上美好生活。

承载着历史发展重任和群众殷切期许,综合考量全市发展基础、现实机遇、未来空间,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定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建设探索全新发展路径。

“四大战略”,是我们抢抓历史机遇提升比较优势的战略谋划,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加快迈向现代化的战略谋划,是彰显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的战略谋划。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贯彻、全面实施,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不断取得新突破,让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蓬勃发展的川渝高竹新区。

聚合

认识深刻 站位更高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

乡村振兴为导向,起聚合作用

报告坚定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准确把握城乡结构演变新趋势、产业集聚发展新要求和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以更高的站位,着眼“镇”“乡”,把“优镇兴乡”作为一大战略提出来,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长远来看,城镇化是现代化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现代化关键工程。只有牢牢抓住“镇”“乡”这两个战略基点,才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从当前来看,广安作为农业人口大市,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期。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要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重构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三个层级”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报告指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在提质增效、催生化学反应。要依照经济地理属性规划发展片区单元,加快形成县域经济整体重塑、片区和中心镇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中心村多点开花的新型城镇化升级形态,吸引人、留住人、聚拢人。报告还从县域、乡镇、乡村三个层级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以产业为基、以提能为要 整体增强县域发展实力

·坚持特色化发展思路,提振县域经济

a.支持广安区创建全省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示范区

b.前锋区做大做强西部轻工城

c.华蓥市做强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

d.岳池县建设川渝合作生物医药城

e.武胜县建设火锅产业园

f.邻水县壮大装备制造等产业

g.培育地区生产总值超400亿元的县(市、区)3个,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坚持县城建设为龙头,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片区为形、以集聚为态 系统再造乡镇发展格局

·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

a.按一定条件把若干镇村化为一个片区,重塑空间布局,集聚要素资源

b.构建“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发展格局

c.培育更多具有较强支撑力和带动力的新引擎

·鲜明资源要素投放导向,优先布局一批中心镇,打造县域重要的人口集聚中心、交通枢纽节点、经济发展极核和公共服务高地

·精准定位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一批农业、工业、商贸、旅游强镇,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

以安居为根、以乐业为本 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剑阁县工作

·抓实全省唯一厅市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推进“美丽广安·宜居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五大行动”

·全面落实《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依法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设立和运行,创新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根据片区产业特点,发展生态种养、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绘出好山好水、好田好土、安居乐业的新画卷

品质主导

牵引

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为志向,起牵引作用

兼顾速度与质量 高质量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广安发展处在爬坡上坎、蓄势突破的关键时刻,要正确把握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在保持较高增速的基础上,把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出“品质主导”战略。

“品质主导”战略就是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谋划发展路径的根本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速度质量并重型转变,建设经济高能级、开放高水平、城市高格调、生态高颜值、生活高品质的“品质广安”。

聚焦“五个方面” 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报告聚焦经济、开放、城市、生态、生活“五个方面”,为落实“品质主导”战略指明方向、明晰路径,引领广安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经济高能级,决定品质广安的成色

·把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

a.一手抓技术改造,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b.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构建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

·树立产业集群理念,聚力做强优质产业,找准比较优势,突破薄弱环节,推动成链集群发展

·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总抓手,以产业项目为重点,挂图作战快推进、现场比拼竞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开放高水平,决定品质广安的格局

·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盆地意识、路径依赖,以全域思维和全局视野,塑造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

·深化“三大合作”,提升东西部协作水平,不断拓展开放合作和产业发展新空间

·坚持引育并重,建立引进培育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发展平台的政策体系,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招才引智等方式,全面塑造竞争新优势

·以开放倒逼改革,精准把握重大改革任务,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以改革开放新形象塑造创新包容的城市新气象

城市高格调,决定品质广安的魅力

·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以山水定城、以文化铸魂,把山水文化资源变成景观和财富

·实施江岸、河岸、山脉、标志性建筑等美化行动,提升建筑天际轮廓线、空间尺度、第五立面等风貌,形成优美的立体视觉景观

·依托自然山体、森林、湖泊建设生态内环、城市绿肺,实施“一江一河”生态修复,打造奎阁咀森林公园城市之眼

·传承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再现“广安十六景”,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历史街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现灵秀山水之美和多彩人文之韵的美丽城市

生态高颜值,决定品质广安的底蕴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好一方山水的托管人、传承人,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实现永续发展

·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广安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生活高品质,决定品质广安的境界

·处理好长规划与短实施、大项目与小实事、普惠性与多样化的关系,聚焦广安民生事业发展不足的现实,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保障体系,推动民生工程从“有”到“好”新跨越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业发展,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惠及面,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促进共同富裕更有质感

同城融圈

统领

“进”的担当、“入”的主动、“行”的自觉 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

以重塑区域发展版图为方向,起统领作用

“同城”: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示范区,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融圈”:进入成渝双核引领带动的大格局,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

在阐述实施“同城融圈”战略必要性时,报告不仅站在全国大局谋发展,还立足广安实际求突破。

从全国来看,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我国区域发展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从体制机制上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加快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交出的时代答卷。

从广安实际看,我们有破题先天条件,广安与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作为四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地级市,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与重庆经济往来密切。为响应国家战略,我们要把“同城融圈”作为战略抉择、必然选择,以“进”的担当、“入”的主动、“行”的自觉,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善作示范。

主攻”五大突破” 构建协作共兴发展新格局

报告靶向准、落点实,明确指出,同城融圈,必须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坚持互联互通互利、共商共建共享,奠定同向发力、协作共兴的发展新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具体而言,以“五大突破”作为主攻方向,精准发力。

在纳入重大规划上取得突破

·争取更多项目、平台、政策纳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将中心城区和川渝高竹新区打造为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先行示范区

·积极配合做好四川“4+7”专项规划和重庆“7+N”工作体系

在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上取得突破

·积极承接重庆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大力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高标准规划建设川渝高竹新区,充分展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城市新区的形态,优化“两区一城一带”布局

a.建成包茂高速高竹互通、南北大道、川渝大道等交通设施

b.争取两省市出台支持高竹新区发展政策,在政策差异中找到优势,坚持“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原则,吸引更多企业、更多项目落地

c.壮大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康养文旅主导产业

在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上取得突破

·着力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

·规划建设渝广城际铁路环线、广渝同城大道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常态化开行铁路公交化列车、跨区域城际公交

·力争形成到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到成都1小时快速通达,解决近而不快、通而不畅问题

在协同成渝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突破

·拓展“研发+转化”“总部+基地”“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产业互动格局,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协作共兴基地

·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共建,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深化渝广文旅协同发展,加强精品线路和品牌营销合作,形成巴蜀文旅走廊重要节点

·推进合(川)广(安)长(寿)协同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加快成势

在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同标上取得突破

·争取成渝优质基础教育、高等院校、三甲医院向广安延伸

·推进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就业服务同城待遇、市场体系同标共建、城乡居民户口通迁

·推行一网通办、一卡通行,建立与都市圈相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产业支撑

夯基

强化产业支撑 调整经济结构

以实现新型工业化为取向,起夯基作用

报告遵循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扭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过程、阶段特点,站在全球、全国审视广安发展,并为我市调整经济结构作出战略谋划。

从规律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没有制造业大发展就不会带动现代服务业大繁荣。

从实际看,广安工业化程度低,总体欠发达、主城能级低、民生短板多,归根结底是产业支撑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务必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加快培育优势产业,为增加就业、留住人口、繁荣经济、做大城市提供基础性支撑。

做好“三大产业” 夯实现代化广安产业基础

报告指出,抓产业不能平均用力、平铺直叙。要符合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

同时,报告也明确,当前我们面临结构调整和做大总量双重压力,农业大而不优、没有经过充分工业化、文旅资源优势没有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需要牢固树立“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理念,强化制造业主体地位,发展以文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夯实现代化广安产业基础。立足实际,我们必须重点做好工业、文旅、农业三大产业。

抓产业,必须优先做强工业

·聚焦在全省乃至成渝地区有比较优势、有配套体系、有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集中发力,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绿色化工2个1000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材料3个500亿产业集群,食品饮料、轻工服装2个400亿产业集群

·加快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培育由头部企业主导、中小微企业配套、上下游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发展壮大创新主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成倍增长,培养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强化要素保障,统筹用好各类资源,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让工业项目和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抓产业,必须坚定做活文旅

·广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有以邓小平故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华蓥山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禀赋和紧邻重庆大都市的客源优势,稳住现实流量、吸引潜在游客,重在推动文旅产业大提升,培育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改变业态单一、要素分散现状

·下大力气引进一流城市主题乐园,开发一批文创产品、特色演艺,培育一批休闲康养、精品民宿、研学旅行、乡村微度假等现代产品体系,增加深度游、过夜游产品供给

·加大文旅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精品景区“双倍增”

·大力发展商业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服务业,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建设重庆都市圈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抓产业,必须持续做优农业

·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全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加快粮油、生猪、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全链融合发展

·推广“华蓥山”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广安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打造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成渝地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稳定增收

宜居乡村。

品质广安。

(广安日报记者 刘婧 龙俊帆 吴级强)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