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石破天惊

稻城发现大型旧石器遗址 意味着人类13万年前就已踏足青藏高原

2021年09月28日08:28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石破天惊

阅读提示

◎在皮洛遗址发现数量庞大的13万年前人类当时“最高技术产品”——手斧

◎这是一处罕见的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一项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考古新发现

◎用考古颠覆了哈佛大学学者有关旧石器时代文化先进区域的既有判断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宣布在四川稻城发现一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旧石器遗址——皮洛遗址,从中出土近万件石制品,证明至少早在13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从东南麓逐步进入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青藏高原;制作精美的手斧等阿舍利产品组合,证明“东方早期人类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学术论调,纯属无稽之谈。

发现

在川西高原找到旧石器遗址点60余处

在皮洛遗址发现100件左右手斧

2019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川藏铁路文物调查为契机,进入甘孜州展开文物调查。

上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休士顿·埃德加曾在川西高原采集到两件手斧。如果在更大范围内采集到手斧等旧石器遗存,有望更加明确早期人类登上青藏高原的历程。考古人员在理塘、稻城、康定、道孚、炉霍等地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新发现24处旧石器地点。在此背景下,省考古院持续开展工作,在川西高原发现旧石器遗址点60余处,其中包括去年5月发现的皮洛遗址。

皮洛遗址位于稻城县金珠镇七家-平洛村,距稻城县城约两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为金沙江二级支流傍河的三级阶地。这里海拔高、气候冷,起伏的山体上岩石裸露,仅生长着低矮的小草。然而在旧石器考古人员眼里,这里却是发育充分的阶地,黄土堆积可能已有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历史。

省考古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郑喆轩介绍,当考古人员爬上阶地,惊喜果然出现:那些裸露在地表及阶地前缘和冲沟两侧土壤剥蚀区域的“石头”,尽管部分风化严重,但依然能清晰看出其中有许多经古人类打制过的石器。这些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工具等,总量达200余件。更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他们在地表就发现了手斧。

“手斧在学术界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它代表了古人类进化到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郑喆轩介绍,在东亚地区,手斧近年陆续有所发现,但数量不多。让人惊讶的是,皮洛遗址的手斧数量相当庞大,迄今已发现100件左右,在整个东亚地区的旧石器遗址中相当罕见。考古人员很快对这一区域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发现这处遗址整体南北约两公里,东西500米,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迄今青藏高原东南部已发现的面积最大、地层堆积连续、文化类型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惊喜

遗址年代超过13万年不同地层可明显看到冷暖交替现象

2020年10月底,省考古院在此进一步展开调查勘探;今年4月底,省考古院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展开发掘,更多发现接踵而来。在发掘探方里,可清楚看到两米多深的地层呈现出红、黄、灰白等不同颜色。郑喆轩介绍,不同地层对应的时间以万年计,根据测年,即使是最上面的地层,至少距今13万年以上。

这些不同时期的地层,均有石器出土。一层以下发现石核、砍砸器、重型刮削器等砾石石器组合;三层发现手斧、薄刃斧等阿舍利工业石器;二层的石制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石英质的小石片石器,另一种是小型两面器。不同文化层的平面上也可看到早期人类的活动面,有人工用火和加工石器的迹象。整个遗址,完整展示砾石石器-手斧-石片石器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不同地层可明显看到冷暖交替现象。在考古探方剖面,可以清晰看到文化层从第二层开始,地层是黄色和红色交替变化的,其中灰黄色代表的冷期,气候相对干冷,红色是暖期,气候相对暖湿,水热条件比较好。“过去我们一般认为人类频繁或长期进入高原是在4万年左右的暖期,是会盖房子会做衣服的现代人,但是皮洛遗址显示,人类在13万年以前就上高原了,而且暖期、冷期都能上高原,说明早期人类的能力和模式也远超出过去的预期。”郑喆轩说。

根据不同区域遗物分布情况,考古人员推测“更远更高处的零星石器,可能与临时性活动有关。这些石器主要是小石片石器,说明年代越晚,人类活动能力更强,活动范围也更大更高。”这一发现揭示出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以来古人类栖居形态,成为川西高原旧石器文化时空变化的缩影。

经过5个月的田野发掘和对地表遗物的系统采集,考古队揭露了多个人类活动面和用火、打制石器遗迹,发现石制品近万件。(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