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央视秋晚、国家大剧院,惠民演出温暖群众——
“在大凉山,我有支交响乐团”
凉山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指挥唐青石。 受访者供图
凉山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受访者供图
唐青石在央视中秋晚会上指挥。 央视视频截图
●他率领一支州级地区交响乐团走进国家大剧院
●8年时间惠民演出600多场,观众超过60万人次
●“每场演出都是生命的考验,要对得起观众。”
一轮皎洁明月在凉山西昌的露天谷剧场旁升起,女演员欧阳娜娜身穿一袭白色长裙演奏着大提琴,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也加入其中。凉山交响乐团指挥唐青石执棒,乐团的乐手们在他的指挥下沉着而自信,电视剧《觉醒年代》的背景音乐,顺着剧场层层绿色环形草坡荡漾开去……
9月21日,时值中秋佳节,央视中秋晚会与全国各地的观众如约而至。令人意外的是,这台2个小时的晚会,却把历年少有的独立交响乐节目和珍贵的4分钟,留给了唐青石带领的凉山交响乐团。唐青石是凉山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也是乐团的指挥,是乐团的“掌舵人”。
1率团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其实,凉山交响乐团的“高光时刻”不仅是在央视中秋晚会上,早在2021年5月,唐青石就带领乐团代表四川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参加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展演,他们是唯一一支州级地区的交响乐团。因为此前听过凉山交响乐团的演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促成了这次国家大剧院的邀约。
唐青石记得,当时观众的“安可”,让乐团返场“加演”了2次。演出结束后,工作人员和观众们对他说,没想到凉山有一支这么棒的交响乐团,通过这样的音乐,也让他们更想要进一步了解凉山。
著名乐评家卜大炜观看乐团演出后曾评价:“这次对唐青石指挥的才能有了直观的见证,无论是大的音乐架构还是细节的微观显现,都得心应手地带领乐团流畅完成。乐团在声部平衡和音乐表现等方面都显得很有修养,歌剧乐队的演奏要素都掌握得很到位,并且情绪饱满。如此之高的职业水准令人刮目相看。”
在获得掌声和肯定之后,不少乐团工作人员却非常心疼唐青石。“唐老师是坐着轮椅登上去北京的飞机的。”交响乐团副团长秦岭说道,由于长年站着指挥造成腰肌劳损,唐青石的脊柱出现了问题,有段时间双腿还失去了知觉,站不起来。
北京演出前排练间隙,唐青石一直在轮椅上练习站立动作,双手撑着轮椅扶手,一点点尝试,却依然没有知觉。眼看演出的日子越来越近,焦急的唐青石心想:“好不容易乐团有了去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机会,第一次亮相自己就坐着,这种‘特殊’的印象会给乐团带来影响,不能坐!”演出当天晚上,他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在台上忍着脊柱带来的剧痛,硬是站着指挥了2个多小时,演出一结束,他直接躺上担架被送去了医院。
对唐青石来说,带着凉山交响乐团到国家大剧院演出,以前就像一个遥远的梦,“就盼着望着,心心念念着。”随着国家对凉山地区脱贫攻坚的关注,这个梦越来越清晰,并真实可感。其背后是乐团8年的坚守,每周风雨无阻、踏踏实实地为当地老百姓演奏了600多场音乐会,创作《阿惹妞》《山岗上的歌与舞》等民族交响音乐作品,实现特色民族民间音乐与交响音乐的融合;担纲歌剧《彝红》《听见索玛》现场演奏乐团,实现与歌剧舞台艺术的结合。
2在交响乐处女地“无中生有”
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不少乐手是哭着拉完的,有点“告别”的意味。
有的乐手甚至带上行李,完成了这台“此生无憾”的演奏,就直接从北京离开,告别凉山交响乐团,而这一走就是11人。对此,唐青石心里早有准备,他对乐团其他乐手说:“演完这次,我们会有一次人员‘大饥荒’。”一些乐手或出国深造,或结婚生子,或回老家改行就业,对此,唐青石表示理解,但心里也有一种隐隐的痛。
唐青石说,在大凉山组建交响乐团是“无中生有”的一件事,而要在凉山这块交响乐处女地上“留住人”更不容易。
唐青石198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专业。到凉山之前,他是峨眉电影制片厂乐团团长(现四川爱乐乐团)兼指挥、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指挥,开创了交响乐团在四川“固定演出”的先例,拥有丰富的一线经验和严谨的理论知识。他心里非常清楚,要培养一支成熟的交响乐团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有资金,有人才,有音乐观念,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国内一流交响乐团多在北上广等人才富集地区,每年的投入在千万元,有的甚至过亿。“在本来就不富裕的凉山,有做交响乐的必要吗?”他也曾多次思考这个问题。
2013年,58岁的唐青石前往凉山,作为四川交响乐团指挥与凉山交响乐团合作惠民音乐会等。当得知惠民音乐会已经举办了70期,唐青石有些惊讶。虽然当时凉山交响乐团水平还很不稳定,但能坚持为老百姓演出也非常不容易,于是他从71期开始与凉山交响乐团合作,渐渐对这个“文化名片”有了感情。
在凉山的日子,让唐青石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在成都推广交响乐的往事,有种找回青春的感觉。而此时,凉山交响乐团支持方——凉山文旅集团也向唐青石抛来了橄榄枝。
“要在凉山做一支专业的交响乐团。”唐青石和凉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康商量乐团定位,一致认为:这支交响乐团不是歌舞团的“伴奏附属品”,不是遇到演出随便演演混口粮,不是卖情怀“伪作品”打动观众,而是要有正规的演出计划,拿得出手的独立原创作品,相对固定的乐手班底,稳定的演奏水平,这一切都不能“将就”。
就这样,唐青石成为了凉山交响乐团指挥,这一呆就是8年。
3“铁血将军”调教乐团和观众
从国家大剧院演出回来,唐青石生了一场大病,如今他的头发有些花白,但依然梳着精神的大背头,眼睛炯炯有神。
唐青石喜欢把交响乐团比作是一支军队,而他就是带领军队的“铁血将军”,舞台就是他的疆土。“就是要成为一支召之即来,能打硬仗,能打胜仗,训练有素的交响乐团。”
凉山交响乐团成立之初,成员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凉山交响乐团面向全国招聘,只要乐手愿意来凉山面试,365天都可以为他(她)组建评委会招聘。可喜的是,2017年,曾与凉山交响乐团合作过的7位外国乐手“主动请缨”,组团前来参加乐团面试并顺利通过业务考核,其中一位外国乐手至今仍是乐团里的小提琴首席。逐渐积累起来的口碑,让凉山交响乐团吸引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乐手。
为了提高乐团的演奏水平,唐青石开始把正规交响乐作品系统地引入到乐团周一到周四的日常训练中,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品到民族主义、现代主义作品,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到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而每周五的惠民音乐会,更像是乐团的集中小结。在惠民音乐会上,唐青石会和乐手们一起,为观众做每首曲子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赏析。乐手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积累起较为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再加上周而复始的实战演奏,专业水平得以锤炼。
这样高强度的严格训练,也让不少乐手“又爱又怕”。不仅乐手“怕”唐青石的暴脾气,而且观众也“怕”。
凉山交响乐团成立之初,现场演出时,由于一些观众不太懂得欣赏交响乐的礼仪,会出现打电话、讲话等情况。每到这种时候,唐青石就干脆“暂停”演出,转过身来盯着观众把电话打完,让“不文明的行为”成为全场的焦点,令当事人非常尴尬,不敢再犯,这对其他观众也起到警示作用。如今,观众在凉山金鹰剧场听交响音乐会,乐曲演奏间隙没结束不会鼓掌,也不会随意用闪光灯拍照。
4大凉山也有了原创交响乐
今年9月,凉山交响乐团亮相“剧美天府”回望百年路奋进新时代——四川省庆祝建党百年优秀剧目展演季,除了担任凉山风情歌舞《山岗上的歌与舞》、民族歌剧《彝红》《听见索玛》的伴奏外,他们把从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载誉归来的交响音乐会《温暖的群山》,也带给了成都观众。
交响音乐会《温暖的群山》,是富有民族音乐风格,具有世界表达的原创交响乐曲,同样也打动着观众们的心。音乐会上,乐团奏响了民族交响音乐作品《山岗上的歌与舞》、交响套曲《温暖的群山》等作品,为成都观众演绎出凉山的别样风情。《温暖的群山》交响套曲以“群山”(凉山)为民族意象,以广为流传的音乐旋律为听觉牵引,通过作曲家创造性的汇编、融合,创作而成,分为《古老的群山》《五彩的群山》《快乐的群山》《温暖的群山》4个乐章,在40分钟的时间里展现凉山的世俗风情和历史变迁。
“从艺术总监到演奏人员,分明从这台音乐会中感受到执着与坚守:执着成长,执着原创,执着敬畏,执着一方百姓!远离喧嚣,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精神于自我,奋斗于期望,期盼于未来,这就是唐青石总监与凉山交响乐团徐徐展开的画卷。”成都乐团团长肖鹰感叹道。
自2013年成立以来,8年时间里,凉山交响乐团演出600多场,演奏中外名曲近500首,观众超过60万人次,为凉山培养了一大批古典音乐爱好者和忠实观众,已成为宣传推广展示凉山彝族文化风情的一支生力军。
唐青石的小女儿名叫“秧秧”,他去凉山时秧秧才2岁。长期的异地生活,让唐青石对家人充满了浓浓的爱和亏欠。秧秧喜欢音乐,由于和孩子聚少离多,唐青石很后悔没有亲自陪伴孩子学钢琴。后来,他每周也会抽时间,为凉山的小朋友免费上钢琴课,以弥补这份遗憾。
作为唐青石多年的朋友,乐评人景作人非常尊敬他,也更明白他的心酸。“我听到乐团成员演奏的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等,风格纯正,水平也是很高的。虽然他碰到过无数艰难困苦,并且至今仍然在挣扎,但是他一直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坚持着把他自己的美丽年华奉献给了大凉山,奉献给了交响乐,奉献给了贫困地区人民急需的音乐事业。”
8年来,唐青石潜心守护这个乐团的“呼吸”,没有想过离开。“每场演出都是生命的考验,要对得起观众。”唐青石说道。
主角名片
唐青石,国家一级指挥。曾任峨眉电影制片厂乐团团长兼指挥、四川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指挥。他长期致力于交响乐的推广普及,2013年前往西昌,担任凉山交响乐团指挥、音乐总监至今,带领凉山交响乐团取得飞速进步,2021年5月率团前往国家大剧院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获得业界好评。(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