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不再谈震色变,源于对“震”下药

罗昱
2021年09月17日12:5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救治受灾受伤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地震发生后,通往泸州应急救援的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立即开启;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快速抵达泸县,指导和协助当地开展伤员医疗救治;四川省公安厅联合指挥部派出警力赶往泸县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陆军第77集团军某工兵旅快速反应,做好一切出动准备……截至9月16日上午9时,四川省已调集各方力量共计2182人赶赴泸县震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既雷厉风行、迅速高效,又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有人说,四川应对地震,就好比一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将,从无失手。其实,对“震”下药不失手的背后,是四川为了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断地未雨绸缪——

2020年,基于在“4·20”芦山强烈地震、“8·8”九寨沟地震、“6·17”长宁地震中暴露的短板,四川再次修订了《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

2021年5月,四川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演习预设场景和泸县地震情况极为相似;

8月,我国首个多灾种预警服务体系在四川汶川建成;

此次泸县地震,成都、泸州等地提前得到预警……

一整套在实战中不断完善的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一场一场针对可能出现风险进行的实战和演练,加上科技支撑,换来了四川应对地震时的临危不乱。正如一位救援队员所说:“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演练中做过很多次的。”

面对地震,广大人民群众也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要盲目赶赴泸县,给救援力量留下通道。”“不是紧急事情不要往泸县打电话,将通畅的信号留给救灾应急。”通过这些来自社交媒体的呼吁,我们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们已愈发理性和成熟。不添乱、不施压、不传谣,保持理性关注,是对救援工作最大的支持。

“半夜地震来了,四川人第一反应是发朋友圈,然后翻个身继续睡!”这诚然是个段子,但如今的四川人,确实已不再谈震色变。这背后,是大家对四川应急救援体系的信心。你看刚经历了地震的泸县群众,已经在帐篷里喝酒、打扑克、画画……这是高效的救援和给力的保障让他们从容和安心。灾难,让四川在一次次的考验后收获成长,变得强大。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