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成都

成都:关键词解码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2021年08月07日08:17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关键词解码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市民在绿道上骑行健身。 摄影 胡大田

  ■山水生态公园场景

  ■天府绿道、天府蓝网公园场景

  ■乡村郊野公园场景

  ■生活化城市街区公园场景

  ■人文成都公园场景

  ■产业社区公园场景

  8月6日,《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公布(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生态本底、空间格局、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价值转化等方面详细阐释了成都将如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条例》有哪些亮点?记者梳理了几组关键词带你关注。

  关键词:公园场景

  公园场景接入绿道

  连通率应达百分之百

  根据《条例》,成都将依托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天府绿道、天府蓝网以及全域公园体系等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为一体的生态基础。至2035年森林覆盖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三,森林质量逐年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绿化覆盖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五,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十五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百分之九十;林荫路推广率不低于百分之八十五。

  同时,还提出统筹布局多种类型的公园形态,营造6类公园场景:以山体、峡谷、森林、雪地和溪流等特色资源为载体,建设山水生态公园场景;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建设天府绿道、天府蓝网公园场景;以特色镇(村)为中心,以林盘聚落为节点,建设乡村郊野公园场景;面向街区内不同人群需求,营造多种生活化城市街区公园场景;结合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成都公园场景;将公园形态建设融入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社区公园场景。

  《条例》还对天府绿道建设提出要求。天府绿道建设应当符合公园城市建设规划,遵循生态优先、注重节约的原则,科学有序推进、逐步建设成网,形成覆盖全域的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系统。各类公园场景接入绿道的连通率应当达到百分之百。

  关键词:绿色低碳

  建立低碳制度体系

  完善碳排放考核机制

  绿色和低碳,也是《条例》提到的高频词。

  《条例》明确,践行低碳理念,建立低碳制度体系,完善碳排放考核机制,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构建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低碳知识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培育儿童及青少年的低碳生态理念和环境保护观念。

  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碳普惠机制,拓展公众低碳场景、构建碳减排量消纳机制等,推动形成碳普惠生态圈;建立碳普惠专家委员会制度,为碳普惠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

  成都还将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低碳出行,建设智能网联场景,发展定制、共享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到203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七十,低碳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八十五。

  关键词:价值转化

  鼓励市场主体

  参与绿色开放空间多元营运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也是一大重点。

  《条例》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开放空间多元营运,依法以商业收益反哺运营维护。成都应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原则,通过营造生态景观、构建生态场景、实施生态项目,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消费趋势,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推动公园城市生态、经济、美学、人文、生活、社会等多元价值持续增值。

  同时,鼓励以生态建设营造景观,以招引企业集聚资源,以产业融合实现增值,在乡村形成特色镇(村)、川西林盘、新型社区、精品民宿互为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场景、生活空间、商业形态。

  关键词:安全韧性

  场景驱动、算法赋能、

  智能协同、多元共治

  《条例》指出,成都将把安全发展贯穿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全过程、各领域,构建弹性适应的基础设施网络、灵敏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数字智能的智慧运行体系、社会风险的闭环防控体系。

  提升安全韧性方面,将坚持场景驱动、算法赋能、智能协同、多元共治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智能化城市运行指挥和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智慧治理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城市大脑,在政务服务、城市运行、诉求办理等领域构建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城市智慧治理体系。(成都日报记者 王琳黎 李菲菲)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