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这些守正创新的舞台艺术让红岩精神历久弥新

2021年07月26日09:40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这些守正创新的舞台艺术让红岩精神历久弥新

  上世纪60年代,小说《红岩》成为经久不衰的红色文学经典,歌曲《红梅赞》被老百姓广为传唱,电影《烈火中永生》在亿万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之后,儿童剧《小萝卜头》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儿童剧奖,歌剧《江姐》留下《五洲人民齐欢笑》《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代代相传的经典唱段,画家钱松喦创作的国画作品《红岩》,成为新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

  红岩精神滋养着艺术创作,形成独特的红岩文化现象。如今,川渝文艺工作者依然不断构思、打磨着与红岩精神有关的艺术作品,赋予它更多和时代相结合的艺术生命力。

  在守住川剧DNA的前提下创新

  7月中旬,川剧《江姐》亮相四川大剧院。现场高潮迭起——三度“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塑造的新“江姐”艺术形象,打动了在场观众,不少年轻人、小朋友为之落泪。

  “用川剧来传承红岩精神,首先是要守正,然后再创新!”沈铁梅表示,自己一直在挖掘人物的内心,在每一场演出中,更新着和“江姐”的精神交流。比如,在她看来,作为一名革命烈士,“江姐”的红岩精神并不该一味地用高腔来表达。因此在演绎唱词时,她有时会用内敛的低腔,从而更显示出革命人物在面对困难时的隐忍坚强。

  “传统戏曲要做到守正创新,需要一种平衡法。所谓守,就是要守住川剧的DNA。”沈铁梅介绍,川剧《江姐》沿袭了成都老一辈川剧艺术家的唱腔,尤其是将川剧艺术中的插科打诨融入其中,让四川方言的幽默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她提到,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剧种都有自己的“江姐”形象,川剧《江姐》想要独树一帜,自然是要用传统的川剧唱腔表演。“在保留川剧独特个性的同时,团队在作曲上作了重新改编整理,将歌剧的理念融入川剧,使之更有音乐性、传唱性。”她介绍,川剧《江姐》将传唱度极高的曲目《红梅赞》融进戏中,就是一次成功的创新,不少观众会不自觉地跟着旋律清唱,提升了互动性。

  以当下年轻人视角为切入点

  川剧《江姐》只是川渝文艺工作者表达、传播红岩精神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根据《红岩》角色许云峰的原型之一,广安邻水人、中共地下组织重庆市委工运委员许建业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新创大型川剧《信仰》在广安市首演。

  如何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川剧更加吸引观众?《信仰》将川剧传统表现手法和现代元素结合,比如一开场,将川剧的唱词配上《国际歌》的旋律,让观众耳目一新。

  4月,由经典剧本《红岩》《许云峰》和《江姐》综合改编而成的川剧《烈火中永生》,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首演,成为不少党员干部学习红岩精神的鲜活素材。

  不仅仅是“江姐”、许云峰。执导话剧《芙蓉花红》的青年总导演伍埕,用“剧中剧”的形式,以几位年轻人创作红色戏剧为切入口,对成都籍革命先烈罗世文、车耀先、董朗、张露萍的生平事迹进行艺术改编、创排,再现了4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和他们在严酷环境中立场坚定、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具体故事,讴歌了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家人饱含深情的高贵品质。伍埕认为:“话剧《芙蓉花红》是一部全新的、以当下年轻人视角和思想状态为切入点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既充满青春活力,又不失历史厚重感,是一部很有分量的话剧。”

  7月29日,红色题材音乐舞台剧《红岩魂》将在广安华蓥首演,该剧演员几乎都为年轻演员,在舞美的呈现上,也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剧中主人公“江姐”、许云峰、“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华蓥山游击队队员,他们都是伟大的红岩精神的一部分。《红岩魂》总导演蔡雅康表示:“很多人一听红岩精神,都知道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但我们经过采风以后发现,华蓥山也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之一。要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初心使命,就要挖掘它,传承它,打造它,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