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镇上禹王宫 见证“湖广填四川”历史
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的幸福街上,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禹王宫。
虽然现在身处“幸福街”,但这座200多年前修建的古建筑却见证了一段沉重的历史。
长乐禹王宫建于清嘉庆乙丑年,坐北朝南,现存戏楼、廊、正殿及与前殿相连的东西偏殿,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
史料记载,明末四川战乱频发,百姓伤亡严重,人口急剧减少。清朝推行“移民垦荒”政策,湖北、湖南、广东、江西、陕西在内的10余个省的移民相继来到四川定居,“湖广填四川”持续时间长达百余年。根据地域和群体的划分,到达四川的移民们建起了进行活动和交流的场所——会馆。在命名上,湖南、湖北的叫禹王宫,福建的叫天台宫,江西的叫万寿宫,陕西的叫三元宫。
湖广移民不但在长乐建起了气势恢宏的禹王宫,还带来了“讲话像唱歌”的方言。历史变迁中,这些移民后裔的生活习俗已经和当地无异,唯有部分方言的发音方式始终难以改变。所以高坪长乐话也成了南充范围内,最难听懂的方言之一。
据当地老人介绍,长乐古镇初建时,气势恢宏的禹王宫、万寿宫、财神庙、颛顼宫、鲁班殿、森林宫是镇上的建筑主体,当地的居民除了在此进行祭祀之外,还可以在此地进行集会交易以及处理族内事务等。尤其是禹王宫,热闹非凡。
由于禹王宫位于通往广安、达州、陕西等地的要道上。因此,在行路靠骑马、坐轿、走路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年代里,长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繁荣、客商云集。
有省文物专家认为,长乐禹王宫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宫内戏楼更是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建筑,对于研究古代表演艺术具有一定价值。能够完整存续下来的禹王宫,既展示了历史上的建筑工艺,也成为百年“湖广填四川”的见证。(祝真珍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南溪 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