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丹巴脱贫户张光君:新房里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2021年07月15日07:05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房里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数据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四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仅3.6平方米;1978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仅7.0平方米。

  2020年,四川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3.4平方米,住房是两居室以上或单栋楼房(平房)的居民占98.2%,住房主要建筑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砖瓦砖木的居民占96.6%。

  数据解读

  安居方能乐业。安居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小康成色的重要标准。安居首先在安,即安全住房。四川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时刻关注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通过实施彝家新寨、藏民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住房保障工程,贫困群众从不蔽风雨到住有安居。

  截至2020年底,全省188万户贫困对象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353.78万脱贫群众住上通电通水、安全敞亮的“安心房”。

  □小康见证人

  张光君(44岁,藏族,甘孜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八科村脱贫户)

  小时候,我家住在半山腰,黄土砌的墙,木桩搭的梁。土坯房有两层,上层我们叫敞房,用来收苞米、黄豆等粮食。下层是住所,五六十平方米,有一间堂屋,还有三间房住人。家里共7口人,父母住一间,我和哥哥住一间,姐姐和妹妹3人住一间。

  住所旁边养着猪牛羊,只用木板简单地圈起来。每到夏天,味道就特别大,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粪味。久而久之,我们好像习惯了那种味道,但现在回想起来,那股味道依旧让人难受。最害怕的是下雨天,每次一下雨,就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里连生火做饭都困难。

  最不方便的是用水。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我们就提着木桶去打井水,往返一趟要走两三百米山路。打来的井水,一般只够饮用、煮饭,洗澡就困难了。我们男娃儿夏天就在山沟里的小河边洗,冬天的时候,就难得洗一次澡了。后来,情况稍微好了些,村上几户人家凑了些钱,一起去山里找水源、埋管道,才稍稍缓解了用水难的问题。

  长大后,兄弟姐妹们都陆续成了家,搬出了老房子。我因为手有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就一直守着老房子,感觉生活也没啥盼头。

  2014年,我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听说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就主动报了名。2016年,政府给我补贴了几万块钱,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在八科村山脚下的马路旁盖起了一栋小楼房。搬新家那天,我特别开心、特别激动,感觉像做梦一样。

  新房一共两层,带一间地下室,一楼是门面,二楼是住所。屋里有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功能齐全。里面粉刷了,贴了瓷砖,装了地板,还有电视机、洗衣机,用上了自来水,做饭再也不怕没水,还能洗上热水澡。

  依靠房屋便利条件,我做起了酿酒生意,地下室用来酿酒,门面用来售卖成品酒,一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现在,我不仅有了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收入,还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来自哈尔滨,小孩已4岁了。我平时经营着酒坊,空闲时还写写书法,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我从内心深处非常感谢国家、感谢政府。如果不是政策好,盖新房子我想都不敢想,现在住在新房子的每一天,我都很珍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莎 整理)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