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高新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

释放新动能 构筑新高地

本报记者  张  文
2020年10月27日08: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今年第三季度,四川成都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成都高新区成绩斐然:9月29日,14个生物产业重大项目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9月28日,8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集中开工;8月26日,总投资超百亿元的9个新经济项目落地……3个月来,已有51个项目签约落地,其中包括5个百亿级项目,总投资达1115亿元;今年以来,共引进落地10个百亿级项目。

  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构建崭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力营造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构筑起科技创新发展高地。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项目落地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招商与产业发展处所有工作人员的手机里,都装了五六个办公APP。在项目招引攻坚阶段,这些APP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和企业对接,解决企业需求,推动项目落地。

  “要让好项目落地并不容易。”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除了要在资金配套、人才招引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更需要结合企业实际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位于高新区的成都京东方一度面临产品配件供应不足的情况。高新区及时对接同在高新区的供应厂商成都金安汇泰科技有限公司恢复产能,有效缓解了企业难题。

  “相关领域的政务部门专业程度高、功能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这也是我们落户成都并多次追加投资的原因。”成都京东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看来,成都在区位、市场、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显著且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而高新区是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是创新政策的高地,营商环境更佳。

  产业和城市共生共长,成都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积淀,形成了独具优势的高效政务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这里的西南首个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专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IC设计、流片、测试等专业服务。“正是有了‘芯火’基地的帮助,像我们这样的小微型集成电路企业,才有机会在国际一流的晶圆代工厂流片。”成都维客昕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华说。

  细分产业链条,培育产业生态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总投资达100亿元的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总部项目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

  “三峡集团是入驻未来科技城的第一家中央企业,将重点开展智慧综合能源整体方案投资与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业务,将为未来科技城发展未来产业、未来技术,打造未来企业、未来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获得项目信息开始,双方经过多次考察和谈判,不到1个月便成功敲定签约并落地。

  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总部项目的落户,是成都高新区紧扣细分领域的生态链、供应链,将产业链作为项目招引的“磁力链”,以“稳链”促进产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具体体现。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不需要全球采购就能在功能区内完成生产配套,甚至在产业聚集度高的区域,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这是高新区产业功能区的“物理聚集”。

  由头部企业带动培育产业生态,是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作为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的产业社区之一,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聚焦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产业,相继吸引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创团队可可豆影视、腾讯新文创总部、大数据高级研发中心等优质企业及重大项目落地。目前,高新南区已聚集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企业超过600家。

  产业聚集并不是简单的迁移集中。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专业化精神服务产业发展,建链、强链、补链。比如在集成电路“补链”中,针对晶圆制造项目缺失的痛点,高新区将其作为产业攻坚重点任务,打造IC设计产业集群。

  促进人城相融,吸引高端人才

  今年4月,位于高新区的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科创板上市,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2012年,当李进刚刚创立这家公司时,和他一起的只有两三个人,“是高新区的支持、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天府生命科技园的建设,让我选择这里。”李进说。如今,公司已成长为行业翘楚。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聚集各类人才达60.59万人,其中柔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9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6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方向也与高新区的发展规划相一致,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宜居”体现在何处?夜幕降临时,高新区的“人间烟火气”即是证明:天府国际生物城里,名为“蓉城记忆”的餐馆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这是为了专门服务创业者而延时经营的一家“深夜食堂”。

  近年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机遇在成都高新区叠加。中西部高端人才纷纷来此安居乐业,高新区城市活力愈发激扬。

  在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产业愈发展,人才的地位愈加突出,愈发成为最核心的要素。“人和项目是分不开的。”他表示,在过往的项目招引中,政府更加看重企业规模,喜欢招引“大而全”的成熟企业,但现在却更关注“人”,“人才带来技术,技术带动产业,这些‘小而美’的企业往往更加自主可控,能生根,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强大的带动力。”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高新区更加注重高品质科创空间和国家实验室对人才的吸引力。

  “人、城、产”逻辑清晰,新经济动力充沛。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区”理念,聚力科技创新,着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助力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动力源。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7日 07 版)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