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一束微光
《川陕苏区100个红色经典故事》编撰那些事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编撰《川陕苏区100个红色经典故事》,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献礼,正当其时,很有意义。
我和冯一鸣牵头了编撰的具体工作。“立足巴中中心首府,面向整个川陕苏区”,我们先后征集到红色故事3000余个,还得到了原川陕苏区23个县现所在市的鼎力支持。10人的团队,历时4个月,先后七易其稿。
编撰过程中,”红色“和”故事“是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词。史实清晰、人物鲜明、情节丰满,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经历岁月的检阅,可歌可泣可传扬。故事主体要求是红四方面军,时间界定在川陕苏区时期,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忍痛删去了《半截皮带长征记》等一大批好故事。但”半截皮带“这个故事实在太经典了,主人公周广才又是平昌兰草人,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又被选录了进来。
一根皮带三种吃法,精打细算能吃三天。在采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综合了多个出处,相互印证。“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割掉一段,切成小条,翻滚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心都碎了。他攥紧剩下的半截皮带,哭着央求大家:不要再吃了,这个皮带是战利品,能不能留下来,把它作为一个见证。我们带着它,去找党中央,去见毛主席!”编撰组集中改稿,写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不由地红了眼眶。“后来,周广才到达了延安,全班14人,只剩下了他一个。”
悲壮惨烈,是编撰组另一个最深的感受。红军解放通南巴,巴中12万人参加红军,写到拥护红军、取得胜利的场景,总让我们欢欣鼓舞;红军遭受损失,4万多人壮烈牺牲,又让我们扼腕心疼。蒲家15人为革命全部献出生命,妇女连106人血染马蹄滩,从通江带出去的战友全部牺牲,傅崇碧老将军无颜回故乡……一家一家的死、一个连一个连的死、一堆一堆的死,红四方面军烈士的英勇悲壮和巨大牺牲,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编撰工作接进尾声,我们发现革命的最后胜利没有写到,于是在写曾广澜的故事的时候,作了适当处理。“曾广澜独自带着女儿,从鄂豫皖走到川陕苏区,后来又翻雪山、过草地、走长征,再随西路军渡过黄河,直到革命胜利。”在故事的结尾,又特意加了这么一段话:“解放后,曾广澜带着女儿来到了丈夫的墓前,告诉他,新中国成立了!”所有的鲜血和牺牲,奠基了光明和希望。把这个故事作为篇章的结尾,也增添了象征意义。
”土里的你是我扎根的灵魂,地上的我是你生命的延续;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里……“诗人用这样的语句来缅怀革命先辈;从满头青丝走到暮年白发,张崇鱼老人用他的碑林长征,为先烈树碑立传;“草鞋书记”周永开、时代楷模王瑛用他们的躬体力行,传承弘扬着红军精神......红旗自有后人擎,我们正续写着新时代红色巴中的故事。
在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只是一束微光。我愿做这束光,哪怕只能被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看到,也要让他们看到这记录、讲述和传承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都来做这束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