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科普為重點 助推全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
——2025年成都武侯全國科普月活動啟動

人民網成都9月16日電 (趙祖樂)9月16日,“2025年成都市武侯區全國科普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大學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贏得未來”為主題,今年恰逢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簡稱《科普法》)正式實施,武侯區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也正式拉開帷幕。
啟動儀式。武侯區科協供圖
本次活動由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四川大學博物館聯合主辦,武侯區科學技術協會、重慶市沙坪壩區科學技術協會、武侯區教育局、望江路街道辦事處共同承辦。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CTC早期臨床研究病房表演了科普情景劇《藥有希望》。武侯區科協供圖
朗誦開場 情景劇接力
啟動儀式上,川大附小學生朗誦《弘揚科學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為活動開場,展現出新時代青少年對科學精神的傳承與追求。隨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CTC早期臨床研究病房表演了科普情景劇《藥有希望》,以戲劇形式普及醫藥科研知識﹔科普魔術秀《神燈奇妙夜》和“科學美空間”水韻園綜合教育基地的場景推介,通過互動體驗增強科普趣味性與參與感,落實“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的《科普法》要求。
互動體驗。武侯區科協供圖
“AI城市科學節”成打卡熱點
在室外展區,還同步啟動“AI城市科學節”,圍繞“人工智能+,體驗未來”設置六大互動板塊,涵蓋AI研發、產業升級、消費服務、民生治理及國際合作。市民通過AI導覽、數字分身、人機對話、機器人協作等項目,零距離感受前沿科技。
“AI城市科學節”同步啟動,學生們與機器人互動。武侯區科協供圖
成渝聯動,構建“大科普”格局
武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普月期間還將舉辦多場社區科普講堂和“科普進園區”活動,預計惠及群眾數萬人,推動武侯區與沙坪壩區在科普資源、人才和平台方面的互通共享。
此外,武侯區還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持續貫徹《科普法》,加快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科普”工作格局,為成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武侯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