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大安:讓自貢肉雞“飛”向全國 讓鄉親端穩“金飯碗”
烏雞變鳳凰,這不是童話,而是正在發生的故事:自江蘇立華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落戶自貢市大安區以來,十年間累計銷售肉雞1.3億隻,綜合產值突破60億元,帶動2000余戶村民年均增收超6萬元。而這場跨越千裡的產業協作背后,是市人大代表、企業家王剛以產業報國的實踐和聯農富農的情懷,書寫的新時代人大代表履職答卷。
十年前,立華集團進軍西南市場,創立自貢立華牧業。“企業落地不是終點,而是長期合作的起點。”作為自貢立華牧業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一名市人大代表,王剛深知政企協作的重要性。為此,他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聯合相關部門建立“三有協同”機制,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從企業注冊,到擴廠建設,地方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連續多年出台專項政策,破解用電、用水等方面的瓶頸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聯動省市部門打通物流堵點和銷售環節,助企業渡過難關……這些可感可及的惠企政策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成為自貢立華牧業在西南市場穩健發展的核心助力。
與此同時,王剛還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定期組織企業座談會,將行業痛點轉化為代表建議,推動相關部門出台專項扶持政策,形成“代表提需求、政府解難題”的良性互動。王剛表示:“政府有擔當,讓企業家敢投、願投、能盈。正是這種親清政商關系,助力自貢立華牧業成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西南市場禽肉消費潛力巨大,但缺少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對此,王剛瞄准痛點,帶領團隊構建起“良種繁育+標准養殖+飼料生產+精深加工”一體化的肉雞全產業鏈,通過前段筑基、中端擴能、后端增值,實現全鏈貫通、效益倍增。在王剛看來,全產業鏈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通過技術賦能和模式創新,讓每一個環節都成為增值點。
“企業的價值,不僅在於賺錢,更在於帶動鄉親共同致富。”作為市人大代表的王剛始終將“共同富裕”挂在心頭,並創新探索出“三套模式”,讓農民共享產業紅利。
“企業+主體”助創業:培育關聯企業50家、服務隊11支,帶動650人從事物流、技術服務等行業﹔“企業+基地”助就業:在9個鄉鎮建設105個養殖基地,吸納2500余人就地就近就業﹔“企業+農戶”助增收:與304戶農戶簽訂代養協議,提供“八統一”服務,實現戶年均增收6萬元,累計發放代養費超4.3億元。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王剛的辦公室裡,挂著多幅與農戶的合影。他一手抓項目,一手抓市場,從逢會必講食品安全,每月親自帶隊進農戶家了解飼養情況,到每天巡視飼料生產、了解原料和成品情況,關注市場變化和銷售進展,將收集到的訴求轉化為人大建議,有效推動肉雞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和群眾增收致富。
面向未來,王剛為企業繪就藍圖:圍繞“提質、降本、增效”目標,改造老舊雞舍5萬平方米,推動“毛雞”向“鮮品”轉型,力爭3年內實現年綜合產值30億元,“我要讓自貢肉雞飛向全國,讓更多鄉親端穩‘金飯碗’。”(自貢融媒記者 黃鴻)
來源:自貢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