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自貢市大豆平均單產178公斤/畝 居全省首位

2025年09月09日15:36 |
小字號

白露時節,暑熱已消。9月7日,在自貢市貢井區成佳鎮五四村的大豆百畝超高產攻關片裡,齊腰高的豆株郁郁蔥蔥,枝葉間綴滿一簇簇淡紫色的小花。“這是‘2+4’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兩行玉米套種四行大豆,既不浪費土地,還能讓豆和糧‘搭伙’增產。”該鎮鄉村振興中心副主任鄧小蘭告訴記者。

玉米之外多收的一茬豆,正是自貢市全力打造的“貢豆”品牌帶來的效益。近年來,自貢市緊緊抓住保障國家大豆供給安全這一主線,聚焦良種、良法、良制協同發力,走出了一條依靠農業科技現代化推動大豆擴面增效的新路徑。據統計,全市大豆平均單產已達178公斤/畝,居全省首位。

豐收的背后,是一場持續多年的科技攻堅。自貢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貢市通過創制底盤種質、超高蛋白和高抗性特異型種質,已建成西南地區規模最大、遺傳多樣性最豐富的大豆種質資源庫。目前,已採用改良復合雜交與穿梭育種等先進方法,成功育成5個夏大豆新品種。

其中,“貢秋豆4號”成為國內首個既適合淨作又適合套作的“雙審”品種,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戶的種植模式單一問題﹔“貢秋豆8號”作為省內首個早熟夏大豆品種,為搶農時、避災害提供了新選擇。目前,已有3個品種入選省級主導和重大品種,真正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

好種子還需配好方法。針對過去套作大豆容易蔭蔽倒伏、病虫害多、產量上不去等問題,自貢市創立“四改兩強化”技術模式,一方面改品種、改夏播、改套作、改寬窄行,一方面強化控旺防倒、強化病虫防治。這套小切口破解、大縱深集成的技術模式,目前已入選省級主推技術。

今年8月,自貢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自貢市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等單位專家編寫了《自貢市夏大豆高產種植技術挂圖》,旨在為全市大豆高產高效種植提供科技支撐、技術分享及指導,通過系統開展全生育期播栽試驗,實現“玉米(高粱)不減產,多收一茬豆”的目標。貢井區和富順縣也憑借此項創新,成功入選“全國大豆科技自強縣”。

科技成果的轉化,離不開高效的推廣機制。自貢構建了“黨政推動、政策扶持、技術服務、研推結合、聯合發力”的組織體系,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推廣網絡。

政策宣講會開到了村頭,技術培訓辦到了田間。這種“研推結合”的模式,讓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田間的路程大大縮短,真正實現了成果運用、增產增收的良性循環。通過持續挖掘潛力,昔日分散的玉米地、高粱地、果林地,甚至撂荒地、坡埂地和改旱地這“五塊地”被有效盤活,變成了“金豆豆”的增產田。

自貢融媒記者 羅樂

來源:自貢網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