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巴山文明花正開,新風吹動幸福來

——四川省巴中市深入推動移風易俗

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
2025年09月07日16:4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以前參加各種酒席,一個月下來掙的錢都不夠隨禮,有時候一天還趕好幾場。現在這種情況少多了,村裡也少了那些攀比的風氣,大家相處也更加融洽了。”巴州區水寧寺鎮枇杷村村民王鳳瓊欣喜地說著村裡的新變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是四川省巴中市強化紀檢監督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市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聚焦困擾群眾已久的大操大辦、濫辦亂辦歪風陋習,破立並舉、疏堵共用,系統治理群眾反映強烈問題,推動移風易俗在具體實踐中走深走實。

今年5月,巴中市獲得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份殊榮凝聚著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更是該市扎實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生動寫照。

如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講排場的少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人多了﹔封建迷信、奢侈浪費等陋習少了,崇尚科學、厲行節約的新事多了﹔遇事搞攀比、比闊氣的少了,倡導綠色、文明理念的多了……一股新風正氣在巴山大地升騰而起,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全面覆蓋長效治理

整治大操大辦有實招

仲夏時節,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這場盛大的考試牽動著千家萬戶,一時間成為民生大事的“頂流”。金榜題名,人生喜事,是群眾舉辦“升學宴”的背景邏輯,如何治理其中亂象成為各地開展移風易俗、治理大操大辦、遏制“人情風”的必答題。

“高考是學生娃娃的大事喜事,但是高考后的‘學酒’卻是我們的煩心事、頭疼事,如果是熟人朋友請吃酒,300、500還拿不出手,多了又實在遭不住!”在走訪過程中,南江縣紅光鎮村民向南江縣紀委監委督察組人員坦言。

在高考開始前,四川省南江縣紀委監委聯合縣精神文明辦,向各考點派出“紅葉廉情”小分隊,向高考學子發放《自覺抵制“謝師宴”“升學宴”倡議書》和移風易俗“清風扇”,現場向家長宣講“謝師宴”“升學宴”治理工作成效,引導家長不濫辦酒宴。

針對個別黨員干部可能發生的“家人辦”“異地辦”“分批辦”等情況,南江縣紀委監委採取“暗訪督查組+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的形式,對有子女參加高考的黨員干部進行全面摸排,形成名冊,由派駐紀檢監察組和鄉鎮紀委進行點對點提醒。

高考錄取通知書相繼送達后,南江縣貴民鎮紀委收到群眾反映,表示該鎮三園村某村干部計劃為其女兒辦升學宴。隨后,鎮紀委當即上門與這名村干部深入交流,開展提醒談話,耐心細致地向其講解治理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意義,並通過一樁樁案例讓其警醒觸動。最終劉某取消了辦升學宴的計劃,隻邀請了部分親戚到家中簡單聚餐,共享喜悅,全程未收取任何禮金。

針對高考后重要節點,南江縣通過家訪、集中宣傳等形式,充分掌握了解升學宴辦理情況,以民歌、小品等喜聞樂見的方式為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標明紀律紅線,廉潔新風已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推進移風易俗,通江亦在行動。近日,走進通江縣廣納鎮大椿養老康復中心,現場一片歡聲笑語,暖意融融。21位在當月過生日的老人齊聚一堂,在大家的祝福中,共度這場特殊的集體生日會。

伴隨著輕快的《生日快樂歌》旋律,大家一起拍手合唱,歌聲中飽含著深情與祝福,“壽星們”圍坐一起分享美食,憶往昔、話今朝,歡聲笑語不斷。“第一次和這麼多老伙計一起過生日,集體生日會不僅熱鬧還節省了不少開支,好得很。”壽星杜大爺開心地說道。

移風易俗,關鍵在“移”除舊觀念,“易”出新風尚。當前,集體生日會已成為通江縣探索移風易俗實踐新形勢的一張溫情名片。

以一域而窺全局。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整治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巴中市堅持破立並舉、疏堵結合,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集體升學禮活動,用“集體升學禮”代替傳統“升學宴”,減輕群眾人情負擔,讓文明新風尚蔚然成風。

模范帶動引領風尚

推動鄉風文明煥新顏

移風易俗工作中最難啃的是“紅白事”。為進一步治理大操大辦陋習,巴中市逐步完善節儉辦理紅白事自治制度。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統一紅白事辦理標准,以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機制推進移風易俗。

在巴中市恩陽區柳林鎮桅杆埡村,村民早已享受到了紅白理事會帶來的實效。“2017年,我們村建成紅白理事會,由村裡5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干部和各組組長擔任理事會成員。”桅杆埡村黨支部書記吳山中說,紅白理事會按照婚喪事宜一切從簡、文明理事的原則,制定村內紅白事的標准和操作流程,辦事前先找紅白理事會申請、備案,完全按理事會的章程規定和要求來辦。

現在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的現象基本沒有了,大家的錢包都“輕鬆”了。除了規范勸解外,紅白理事會還會為村民辦理紅白事提供幫助。桅杆埡村在村民聚居點精心打造了紅白喜事議事堂,供村民辦事使用,確保紅白事全程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場所辦事。

“議事堂佔地近300平方米,廚房通透明亮、大廳寬敞整潔,紅白理事會工作人員會幫助事主做好申報、接待等工作,提供全流程服務,讓事主放心、省心。”吳山中介紹。

無論是村規民約,還是紅白理事會章程,都是被動規范村民行為習慣。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激活大眾參與文明實踐的內生動力?巴中市還有另一把關鍵“鑰匙”——鄉村道德銀行。

秋日裡,走進平昌縣駟馬鎮桃花村,文明鄉風浸潤人心、農村環境清潔無塵,處處鄉風文明……如今桃花村成為名副其實的“桃花源”。是什麼原因讓桃花村發生巨變?在村上開辦的“道德超市”裡,桃花村黨支部書記苟兵說出了答案。

在“道德超市”中,干淨整潔的貨架上整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小商品,但物品下方的“價簽”標注不是金額,而是“分數”。在這裡,“硬通貨”不是金錢,而是村民日常表現所獲得的“積分”。

苟兵介紹,桃花村以前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問題突出。該村以家庭農戶為單位,制定《桃花村評比積分細則》,由駐村工作組、村組干部和群眾代表組成道德評議小組,聘請老黨員、老干部、鄉賢組成監督委員會,根據積分評星,每年開展兩次“五星級”家庭評選。

開展道德積分活動三年來,全村未發生一起鎮級以上上訪事件,鄉村治理實現彩禮支出、酒席次數、禮金標准、人情支出、群眾滿意度“四下降一提升”。

駟馬鎮桃花村只是巴中市道德“小積分”鄉村治理模式的一個縮影,目前,巴中市已建成市、縣級示范“道德銀行”765個,越來越多的村民從鄉風文明建設的“旁觀者”變成了“主力軍”,民風向善、感恩奮進的良好風氣正在不斷形成。

系統施策常態長效

讓文明新風浸潤人心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不良鄉風的形成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培育和涵養文明鄉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功成。推進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需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從整治大操大辦到紅白理事會再到道德銀行,點滴之間的文明新風尚,正是巴中市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生動寫照。

隨著系統治理大操大辦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推進,鋪張浪費、大操大辦之風戛然而止。該如何變一時之功為長久之效,讓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的陋習不再抬頭就成了工作重點。

以點上之治,化面上之勢。移風易俗不能止於“破”,更需構建替代性機制和價值體系。

推動移風易俗找到新支點,巴中市不僅出台《關於深化整治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的十條措施》《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具體規定》《巴中市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制度參考指南》,指導全市1809個村(社)成立紅白理事會、建立紅白理事堂、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還推動巴中市恩陽區建成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試點優秀縣區……

以點帶面、趁勢而為。緊盯春節前后、高(中)考過后、國慶期間等濫辦酒席高峰期,市紀委監委系統向各級各部門發《提示函》,利用新聞媒體、村(社區)網格群、村村響廣播、文化牆、宣傳欄等載體加強移風易俗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入腦入心。

一項項務實舉措如春風化雨,讓移風易俗浸潤每個村落、滲透每戶家庭,推動文明新風尚落地生根。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移風易俗,要破除陳規陋習,更要立起新風正氣。為了將移風易俗的觀念傳播到每個群眾的心中,巴中市廣大基層干部堅持一戶戶走訪,一家家敲門,“一對一”入戶宣傳,教育引導廣大農村、社區群眾從陳規陋習的藩籬中掙脫出來,爭做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和自覺實踐者。

此外,巴中市通過創新開展移風易俗宣講文化活動,將移風易俗主題宣講融入快板、小品、三弦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中。廣大群眾從“被動聽”到“主動講”再到“自願做”,思想觀念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自覺抵制陳規陋習正在逐步落實到行動中。

全城聯動之下,巴山大地風清氣正文明的新風扑面而來。如今,移風易俗已從抽象理念中悄然融入市民的日常言行。

“伴隨著巴中市移風易俗工作的縱深推進,文明新風逐漸拂遍人心,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也越來越強。”巴中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安排部署,鮮明“不達目的、絕不收兵”的堅決態度,堅持一抓到底、一嚴到底,不斷鞏固和拓展治理大操大辦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成效。

如今,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城鄉美麗畫卷越描越亮、越繪越美,巴中正成為一座有“品質”、有“溫度”、有“涵養”的文明之城。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