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川北小城音樂節“釀”出文旅新IP

2025年08月13日07:4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川北小城音樂節“釀”出文旅新 IP

  “下次啤酒節是什麼時候?”“暑假還會有類似活動上線嗎?”8月12日,南充市儀隴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內,局長劉姝正和業務股室的工作人員,處理來自網絡理政平台的市民留言。“活動結束半個月了,大家還是意猶未盡,效果不錯。”劉姝說。

  大家關注的“活動”,是7月25日至29日在儀隴縣德園廣場舉辦的“橘紅醉南北·樂享川粵情”啤酒音樂節。持續5天的啤酒音樂節,接待市民游客近20萬人次,直接營業額184.46萬元,成為當地持續時間最長、接待市民游客最多的商業性節事活動。

  從旅游淡季到“流量引擎”

  一次老區“破圈”的主動嘗試

  “以前聽過慕尼黑啤酒節、青島國際啤酒節,沒想到我們縣城也辦起了啤酒音樂節,還有不少美食可以品嘗。”市民李育珂表示,這樣的儀隴感覺有點不一樣。

  因周邊高山阻擋、冷空氣難以進入,加之嘉陵江帶來濕熱水汽,夏季通常是儀隴旅游的相對淡季。在劉姝看來,一場活動化身“流量引擎”吸引市民游客近20萬人次,實屬不易。長期以來,“革命老區”這一標簽既給儀隴帶來榮譽也形成束縛,當地文旅產業難以展露新增長點。

  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南充在充分調研和論証基礎之上,提出打造文化旅游消費新場景,不局限唯一性和單一 IP,讓標志性的項目成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碼”。

  “傳統的引客‘打法’是鉚足勁拼傳統景區,沒想到這場夏夜裡的活動能走紅。”劉姝表示,此次“破圈”成績亮眼,為革命老區打造城市新IP提供有益嘗試。

  在活動承辦方四川德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劉源看來,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是活動成功的關鍵。

  “在策劃階段,我們就與政府各職能部門建立起密切聯系。”劉源告訴記者,在相關部門推動下,公司聯合大量企業、展銷商、社會組織,搭建起多文化展示區、美食集市區、啤酒飲料暢飲區等功能分區,增強了市民游客的沉浸感與參與度。

  從農特產展銷到農文旅協同

  一場川粵協作的雙向奔赴

  “化橘紅”“川粵情”……在活動現場,記者發現,啤酒音樂節中蘊藏著不少廣東元素。

  “此次活動用酒的主角,是來自廣東化州的化橘紅啤酒,儀隴大山香米正是這款啤酒的重要原料。”化州市化橘紅產業提升工作專班負責人陳梅萍表示,因儀隴縣侏羅系蓬萊鎮組紫色土壤豐富,這裡生產的大山香米香味指數高、精米率高。在三菌共生技術的發酵下,大山香米可以讓原料之一的化橘紅完全釋放黃酮活性。由此生產的啤酒,抗氧化力超普通啤酒3倍。

  一粒大米,讓四川儀隴和廣東化州實現川粵協作雙向奔赴。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三級調研員張建成看來,啤酒當紐帶,既拓寬了化橘紅啤酒的消費場景,也為儀隴文旅注入新內容。

  借助啤酒音樂節帶來的巨大客流量,兩地將自己的“看家”特產帶到現場的農特產品展示展銷區。大山香米、土門粉絲、臘制品等儀隴特產悉數亮相﹔同台展示的,還有來自化州的化橘紅啤酒、化橘紅膏、化橘紅糖果等深加工產品。

  兩地的優勢互補,正帶來產業上的協同共贏,有望實現1+ 1>2。

  “未來能否實現化州技術+儀隴資源、儀隴市場+化州產品?兩地能否共建產業項目帶動特色產業創新融合?”儀隴縣副縣長許爾富表示,兩地的農文旅協同發展計劃已提上日程,將互派考察團、共辦交流會,為川粵協作注入新動能。(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浩煊)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