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智能設備“站崗” 專家技術指導

成都各地農業生產有涼策

2025年07月14日08:1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各地農業生產有涼策

“吉時雨”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台,能及時將各種農田信息傳輸到手機。

  13日,成都市氣象台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並預計未來5天高溫天氣持續。此時正值水稻、蔬果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持續的高溫,將對它們的生長造成影響。

  面對高溫“烤”驗,全市農業情況如何?當天,記者前往邛崍市、大邑縣等區(市)縣蹲點探訪發現,各地農業從業者應對持續高溫,因地制宜,紛紛使出實招、拿出良策,用智慧與汗水構筑起一道道“清涼防線”。

  來到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記者看到,幾個類似稻草人的機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們便是崍·見田數智農業系統。該系統的田間微氣候監測與預測功能模塊,能實現對未來15天內微氣候的連續動態監測與預警,為精准補水提供有力支持。“通過這套系統,我們能實時掌握土壤濕度、空氣溫濕度等信息,從而精准判斷作物需水狀況。”園區技術人員介紹,假設在連續干旱條件下,該系統將提前預測干旱趨勢,及時啟動應急補水措施,通過滴灌、噴灌等方式,有效緩解干旱對作物生長的不利影響。

  為應對高溫,邛崍市農業農村局也積極行動,組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專家在現場告訴農戶,“應避開中午高溫時段,選擇清晨或傍晚澆水,避免田間積水引發根系缺氧﹔對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可覆蓋遮陽網或稻草,減少陽光直射﹔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增強作物抗高溫能力。”

  在大邑智慧農業產業園裡,土壤濕度、空氣溫度、未來降水……得益於“吉時雨”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台,能及時將各種農田信息傳輸到手機。同時,經過“吉時雨”智慧種田App分析處理后,農作物的長勢情況,土壤墒情、空氣濕度、溫度、風向等情況,都能通過App清晰、全面地掌握。

  另一方面,大邑縣農業農村局也在積極行動,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把脈開方”。“在種植板塊,派出專家和技術人員做好田間管理和病虫害指導。同時,每天發布天氣預報及時提醒各經營主體做好防汛抗旱和高溫安全生產,確保農業生產平穩有序進行。”大邑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聞延伸

  科學灌溉,至關重要

  高溫導致農作物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作用急劇增強,根系吸收水分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植株嚴重失水,出現萎蔫、葉片卷曲、生長停滯甚至枯死。科學灌溉,至關重要。

  1.增加灌溉頻率和水量

  在清晨日出前或傍晚日落后進行灌溉,避開中午高溫時段(此時灌溉水蒸發快,冷水刺激熱土還可能傷根)。確保灌溉水量充足,滲透到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層。

  2.調整灌溉方式

  優先採用滴灌、微噴灌等節水高效方式,減少地表蒸發,精准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浪費水資源且可能增加田間濕度誘發病害。

  3.利用水源

  充分利用水庫、塘堰、溝渠等水源,保障灌溉用水。如有條件,可考慮臨時調水。

  4.覆蓋保墒

  在作物行間覆蓋秸稈、稻草、防草布(銀黑雙色膜效果更佳)或可降解地膜。這能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地表溫度,保護根系。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粟新林 李柯雨 程琪霖 文/圖)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