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承接產業轉移 這場“國字號”活動釋放了哪些信號

2025年05月10日07:5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承接產業轉移 這場“國字號”活動釋放了哪些信號

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四川)開幕式現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為 攝

化工新材料及綠色建材產業專題對接活動上的洽談現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珍 攝

  5月9日,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四川)在成都開幕。

  開幕式早上9點半正式開始,8點半時千人會場已經人頭攢動。一直到下午的數字產業(人工智能、新型顯示和軟件)專題對接活動,火熱氣氛依舊,會場后排整整加了一長排座椅,有人站著也想聽完全程。活動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不言而喻。

  這是這一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轉移示范平台第二次來到四川,一個個產業轉移合作項目簽約,一份份產業機會清單發布,牽動一個個企業乃至產業發展的“心跳”。

  熱鬧背后,一個問題值得追問:這場“國字號”對接活動,釋放出經濟大省四川承接產業轉移的哪些信號?

  A開辟產業新賽道信號

  如今的產業轉移已打開想象空間,重點錨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產業轉移的動力已悄然發生變化,簽約項目更加注重與區域定位緊密結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指出,去年的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中,60%以上的簽約項目為創新型、引領型、高新技術型項目,這一趨勢在今年得以延續。

  開幕式的產業轉移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光學級高分子新材料生產項目、磁性材料生產基地項目、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生產項目、全釩液流儲能產業基地項目……一個直接的感受是,項目向“新”力滿滿。

  “此次我們與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約落地的是二期項目,建成后將主要開展谷神星二號中型固體運載火箭的研發生產。”資陽市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主任張波介紹。

  2022年,星河動力首度牽手資陽。今年,在川生產的2發火箭先后發射成功,第3發火箭已完成組裝,計劃本月發射。

  “以資陽為中心向外輻射100公裡以內,就能完成我們產業鏈上的很多配套。”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百奇表示,當地將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作為重點產業,所展示的合作誠意和扶持政策,給了星河動力信心。

  跳脫“勞動密集型”“技術落后”等標簽,如今的產業轉移已打開想象空間。肩扛“高質量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新布局”使命的四川,用開辟產業發展新賽道為“高質量”落下注解。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在承接轉移的領域上,四川重點錨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引進落地一批能級高、規模大、輻射帶動強的優質產業項目和產業鏈核心企業。

  產業轉移也不再是簡單的平移,而是指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方向的升級乃至躍升。

  與四川再度牽手的,還有深圳市美亞迪光電有限公司。“我們計劃在川追加2.5億元的投資,聚焦產能升級和技術深耕。”美亞迪光電旗下攀枝花美斯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蘭向記者透露,企業將在四川擴產擴能,建設智能工廠,同時設立川西南光電研究技術學院,針對MicroLED技術進行突破。

  B同筑圈鏈新生態信號

  產業轉移已不是簡單的產能搬家,而是以產業鏈為紐帶,精准對接轉移的重點領域和鏈主企業

  開幕式剛結束,四川星空鈉電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用成忙著趕往另一個會場,參加新能源產業專題對接活動。

  去年的活動上,李用成帶著鈉離子電池生產鏈項目同達州東部經開區簽約。當這一項目步入正軌,他迫切需要解決一個新問題:如何擴大“朋友圈”?

  “與去年相比,本次活動特別設置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鏈的專題對接活動,邀請了該領域上、中、下游的幾百家企業。”在李用成眼中,這些都是潛在的朋友,將為企業的前端配套、終端應用提供合作機遇。

  不止新能源。今年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有8場專題對接,創新圍繞四川省“15+N”重點產業鏈展開,包括人工智能、新型顯示和軟件產業,航空航天及低空經濟產業,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等重點產業鏈細分領域。

  更明顯的信號,來自活動主題——去年是“共謀產業新布局”,今年則是“同筑圈鏈新生態”。背后,是四川全面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從“鏈”上發力的思路打法。

  2024年,四川圍繞高端能源裝備、軟件和信息服務等15條重點產業鏈,建立以“鏈長+副鏈長+牽頭部門+主要承載地+協同發展地”為架構的協同推進機制。

  “產業轉移已不是簡單的產能搬家,而是對區域產業布局、產業生態、產業要素的升級、補強和優化,強化精准、有序。”張立分析。四川以產業鏈為紐帶,明確承接轉移的關鍵領域、目標企業和重點項目,通過精准對接轉移的重點領域和鏈主企業,打造互利共贏的產業鏈生態圈。

  重點鏈主企業的帶動和外溢效應不斷增強,匯集帶動“圈”內企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一批頭部汽車生產企業落地宜賓,軟件硬件等產業配套也逐步成熟,讓我們相信未來在宜賓可以大展身手。”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經理張晨旭表示,他們已與宜賓車企建立合作關系,希望能夠繼續擴大合作規模,與當地擦出更多火花。

  集“鏈”成“群”效果持續顯現,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作為四川省低空經濟產業鏈主要承載地之一,綿陽及時搶抓機遇,大力發展以無人機產業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談到項目落地,白鯨航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震東表示,綿陽集聚30余家無人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已基本形成集研發測試、裝備制造、運營培訓、場景應用為一體的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無人機產業集群也入選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讓企業更加堅定來川發展的信心。

  C企地合作雙向奔赴的信號

  迎接產業轉移機遇,政府拿出重點產業鏈的機遇清單及營商環境優化舉措

  開幕式上,座位上的一本《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四川)機遇清單》,集合了21個市州的重點園區信息和重點項目信息,讓參會者紛紛低頭翻閱。專題對接活動上,不同重點產業鏈的機遇清單發布也成為重頭戲。

  “政府拿出‘一鏈一清單、一鏈一圖譜’,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了解彼此、互相交流,很有誠意。”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姬廣輝對此感受很深。以往,企業苦於不了解關聯企業的需求。此次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為雙方提供了對話的平台。

  除了集中舉行的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近年來,四川省市兩級政府給予了企業不少供需對接的機會。比如,開展工業領域“拓市場穩增長”供需對接,僅2024年,省市共辦產銷對接活動87場,現場簽約項目604個、協議金額超1100億元。

  在張立看來,產業轉移也離不開軟實力建設,營商環境的優化是重要課題。一指厚的清單,濃縮的是政府的服務意識,代表的是當地的發展潛能。

  “內江項目是公司近10年投產最快的項目之一,從拿地到投產,隻用了8個月。”香港昇興(內江)西南高端食品飲料包裝生產基地項目總經理林睿,對當地推行的“區領導+部門負責人+首席服務官”三級協調服務機制印象深刻,“如果有企業家朋友想到四川找地方投資,我會自願當內江的‘推介官’。”

  對接活動現場,四川各地紛紛亮出誠意。

  成都,常態化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在行政審批上提供“一站式”服務,在涉企監管上全面推行“一碼檢查”。

  綿陽,對機器人、核醫療等細分賽道,將優化升級“五個一”工作機制,出台專門支持政策,推動其盡快跑出加速度、形成競爭力。

  南充,竭力做好全周期管理、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務,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經營、安心發展……

  緊抓產業轉移機遇,企地合力,在合作共贏的道路上雙向奔赴。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李欣憶 寇敏芳 陳俊伶 王若曄 田姣 高杲 尹夢奇 蘭珍)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