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中鐵二院助力瀘定咱裡村水源改造工程 把村民“煩心事”變成“暖心事”

2025年04月01日11:1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切實解決四川省瀘定縣咱裡村村民飲水困難問題,今年,中鐵二院在咱裡村投資12萬元,實施“活水興村”水源改造工程,讓咱裡村一組、二組、三組及臨近團結村的共238戶878名村民告別了“靠天吃水”的歷史,把村民的“煩心事”變成“暖心事”。該項目成為中鐵二院助力鄉村振興的重點幫扶案例。

中鐵二院生環院專家組一行前往水源地進行勘探。中鐵二院供圖

據了解,瀘定縣咱裡村地處高海拔地區,季節性缺水與雨季水質瞬時濁度較高問題交織,村民長期面臨缺水、水質不達標的困境。2024年年底,中鐵二院鄉村振興辦秉承和發揚“開路先鋒”精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織生環院“地質勘探+智慧水務”專家團隊深入調研,與村委干部、村民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詳細了解村內現有水源設施現狀、運行情況及村民用水需求,通過實地走訪和勘察,專家團隊全面掌握了咱裡村的水源系統情況,對水源選址、取水方式等關鍵環節進行了詳細論証,創新推出水源升級、生態護源、“水管家”幫扶“三級”治水方案。

據介紹,咱裡村水源地離最近的公路直線距離3千米,山路崎嶇僅能徒步往返,往返一次大約3小時左右,機械設備、運輸車輛等均無法進入,且該段山路常伴有泥石流、崩塌現象發生,存在較大的人身安全風險。所以,在水源升級方面,新建底攔柵取水設施、設置沖砂閘、增設應急取水閘門等措施,減少水源堵塞頻率,降低維護水源成本,降低維護管理人員的人身安全風險。

同時,還要考慮取水設施的可實施性。本次設計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選用的設計方案可提高水源水量、水質的保障,滿足當地對本次水源升級的需求,且主要土建材料均考慮採用就地取材,規避了現場運輸困難等問題,保証了項目的可實施性。

在生態護源方面,咱裡村水源特點屬於典型的四川片區山溪河流,即“平時水質較好、雨季瞬時濁度較高” 的特點,存在大量泥沙、碎石等。本次新建底攔柵取水設施,設置了沖砂閘,利用枯水期水質好、水量少的特點,可在枯水期提前將沖砂閘關閉,可保証枯水期取水的水量和水質﹔利用豐水期(雨季時)水量大、雨季濁度高的特點,在豐水期提前將沖砂閘打開,利用自然水流,將大量泥沙、碎石、樹葉等通過沖砂閘直接帶入下游,避免取水設施被堵塞。提前對沖砂閘進行開、關,利用不同季節水源特點,通過生態護源、自然水流,既保証了取水設施運行的穩定,又可減少維護頻率,保証維護人員的人生安全。

“水管家”幫扶方面,為避免“工程交付即服務終止”,中鐵二院在后期將派駐2名工程師適時前往咱裡村,向當地村名進行供水管理培訓,實現村民共治的和諧建設。此次水源改造項目,讓咱裡村走出“水困境”,在傳統的基礎建設中採用AI智能建造、展現智慧建設+村民共營+產業發展可持續幫扶機制,讓汩汩清泉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以水為脈,串聯生活、生產、生態,把基礎建設轉化為經濟發展引擎,讓“水流”變成“金流”。

據悉,中鐵二院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定點幫扶瀘定縣近十年來,始終堅持黨有號召、企有行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決扛起定點幫扶和鄉村振興政治責任,秉承和發揚“開路先鋒”精神,立足企業自身優勢和幫扶地區實際,積極參與瀘定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災后重建、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用真情實意的幫助、真金白銀的支持、真抓實干的幫扶,將智慧和技術傾注到瀘定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災后重建的第一線,借助重大鐵路項目建設契機,找准鄉村振興幫扶的切入點,先后派出6名幫扶干部,直接投入幫扶捐贈資金300余萬元,通過“以購代捐”採購農特產品1300多萬元,為定點幫扶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二院貢獻。

中鐵二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杜建軍,總經理謝毅一行調研咱裡村鄉村振興幫扶工作。中鐵二院供圖

同時,中鐵二院幫扶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的充分肯定和幫扶地區群眾的普遍認可。2024年,中鐵二院幫扶瀘定縣咱裡村“多元化幫扶助力鄉村振興”案例獲評中國交通企業社會責任卓越案例,甘孜州副州長、瀘定縣委書記宋曉軍赴中鐵二院贈送感謝錦旗,相關幫扶工作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未來,中鐵二院將更加堅決貫徹黨中央及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刻領悟“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把鄉村振興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鐵肩擔重任,真情扶瀘定,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立足企業自身優勢和幫扶村實際,找准幫扶結合點和著力點,進一步探索創新幫扶方式,集中力量辦成辦好一批幫扶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更好促進瀘定縣及幫扶村經濟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何佳、張璞、楊明學)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