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一手抓核心技術迭代,一手抓應用場景拓展——

華蓥玄武岩纖維產業畫出“微笑曲線”

2025年04月01日10:4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華蓥玄武岩纖維產業畫出“微笑曲線”

  位於華蓥山經開區的玄武岩纖維產業園。

  技術人員正在開展玄武岩纖維圈絲作業。

  3月28日,華蓥市招商引資集中簽約儀式傳出消息:總投資超2億元的蜀道華蓥玄武岩纖維新材料生產項目和吉林裕泰玄武岩纖維先進復合材料海洋裝備生產線項目正式落地。至此,華蓥已匯聚形成“1個產業研究院+13家上下游企業+100種應用產品”的全國最大產研結合玄武岩纖維及后制品產業集群。作為三大高性能纖維之一,玄武岩纖維性能接近T300級碳纖維、顯著優於玻璃纖維,價格則僅為碳纖維十分之一、與高等級玻璃纖維處同一量級。最近一年,更以其獨有的低排放、可降解、耐高溫、抗腐蝕特性,在共建“一帶一路”、海洋強國建設、落實“雙碳”目標大背景下持續升溫。

  華蓥堅定建圈強鏈,堅持基礎科研與產品開發並重、原絲生產與應用場景並重,推動玄武岩纖維產業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先進優勢產能、市場應用拓展”三大突破,描畫出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的“微笑曲線”,牢牢把握行業領先優勢,在新產業新賽道闊步前行。

  “海陸空”同步 把產品做好

  終端產品最能反映產業實力。截至目前,華蓥已研發兩大類100余種玄武岩纖維產品,成功應用於海洋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建設、輕量化制造等8個領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均能見到“華蓥造”玄武岩纖維產品。在此基礎上,華蓥進一步理清思路,向“海洋裝備、能源裝備、低空裝備”三大戰略性應用場景聚焦發力。

  向海而行,推動海洋裝備更新。吉林裕泰新簽約的海洋裝備生產線項目,與地處華蓥的四川玄武岩纖維新材料研究院(創新中心)共同推出了全球首座“36米×36米”超大規格“玄武鋼”深海浮體平台,具備承重100噸、抗17級台風、耐腐蝕、免維護等優異性能,廣泛適用於海上能源、深海養殖、海洋旅游等應用場景,以“華蓥制造、異地組裝”方式率先在海南省推進應用。新項目還將生產更成熟的玄武岩纖維人工魚礁、深水網箱等產品,在3年內形成萬噸級海洋裝備產能,致力於打開全國3.2萬公裡海岸線廣闊市場。

  挺進內陸,推動能源裝備升級。依托中能建綠色建材有限公司等央企,融入新疆大基建、海洋光伏等超大型應用場景,參與構建“新材料+新能源”協同發展模式。建於華蓥的中能建(廣安)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投產12條玄武岩纖維制品生產線,生產的光伏支架等產品不僅重量輕,且在高鹽、酸鹼環境中使用壽命較傳統金屬結構產品大幅延長,產品供不應求,企業合同金額快速增長。此外,華蓥造玄武岩纖維輕量化部件已批量向新能源車企供貨,玄武岩空氣壓縮儲能管道、鋰電池隔板等相繼研發成功,為延鏈發展新能源裝備鋪平道路。

  啟航低空,嵌入通航產業鏈條。搶抓低空經濟風口,發揮輕質高強、絕緣透波、高性價比優勢,推動玄武岩纖維新材料在民用無人機、通用航空領域對碳纖維的替代應用。今年,位於華蓥的四川領神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HongHu-140”無人機、氫燃料動力載人機兩款民用新產品已使用玄武岩纖維復合材料,實現了成本、航程、載重的優化平衡,將廣泛應用於農業、物流、高空消防等領域。大力推廣玄武岩纖維無人機外殼、無人機槳葉等關鍵零部件,依托本地7家鏈上企業持續擴圈強鏈,力爭年產玄武岩纖維無人機突破5000架。

  “產研用”結合 把優勢做強

  華蓥在玄武岩纖維復合材料研發領域起步早、投入大,具備並保持著在該行業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

  這裡擁有行業最優技術研發力。當地國資控股龍頭企業四川帕沃可礦物纖維制品有限公司先后研發項目96項,形成專利成果69項﹔由地方政府投資建設、持續資助的四川玄武岩纖維新材料研究院(創新中心)牽頭或參與研發項目39項,形成專利成果11項,並有數十個專利事項正處於受理審查流程。相關院企憑借雄厚技術研發實力,主動參與行業標准制訂,先后主編參編國標、行標、地標、團標共計49項,主導或參與企業標准22項,為玄武岩纖維大規模市場化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這裡擁有行業最強成果轉化力。成功攻克2400孔大漏板拉絲工藝、2400特克斯高品質直接紗產品工藝等六大技術瓶頸,首創池窯熔融體均質化、高強高模量智能化拉絲等11項國際國內領先技術。建成投產世界首條2400孔漏板拉絲智能化池窯和世界首條6萬噸空氣流技術原料均質化生產線,被科技部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認定為“生產工藝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外技術領域空白”,已在華蓥持續生產近5年,形成成熟工藝和規模生產能力。

  這裡擁有行業最快創新迭代力。在2400孔大漏板拉絲技術仍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之際,華蓥已進一步攻關完成3000孔以上漏板拉絲技術設計,即將投入中試。此舉將進一步降低原絲生產成本、提升產能,擴大華蓥技術領先優勢。與此同時,100Gpa高模量纖維已在實驗室試制成功,將進一步強化玄武岩纖維對碳纖維替代能力,為玄武岩纖維進入風力發電、航空航天等領域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圍繞夯實技術優勢,華蓥已與北大、清華、北理工、北航、中國地質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結成“5+1”戰略聯盟,與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等11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在一縣之域設立兩個院士工作站,成功創建國家玄武岩工程中心西部分中心、四川省玄武岩纖維制造業創新中心,正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玄武岩纖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延補強”並舉 把圈鏈做實

  拉大視角看,一條涵蓋“原料加工、原絲生產、復合材料、產品制造、推廣應用”的玄武岩纖維全產業鏈已在華蓥形成規模,但延鏈、補鏈、強鏈的步伐沒有停歇。

  堅守特色產業,堅定發展信心。2月,吉爾吉斯共和國代表團到訪華蓥,專程交流玄武岩纖維技術研發、產業合作事宜,折射國際市場熱度。國內政策層面,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玄武岩纖維布列為《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4年版)》關鍵戰略材料﹔《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壯大玄武岩纖維等生產基地,形成全國重要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業態勢、政策紅利、發展成果疊加,無不鼓舞著華蓥繼續爭取新一輪規劃入編、政策賦能,加快推進產能提升、產值倍增,奮力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玄武岩纖維產業龍頭。

  補強產業韌性,凝聚集群合力。華蓥已作出部署,加速推進新的玄武岩纖維萬噸原絲產能落地,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堅實后盾﹔加速推進3000孔以上漏板拉絲技術、高模量纖維技術投用,進一步穩定原絲供應,大幅降低原絲生產成本,提升后制品市場競爭力﹔加速推進后制品企業招引,幫助既有企業發揮“頭雁效應”,強化集群發展合力﹔加速推進標准體系建設,重點突破全產業鏈、全溯源鏈、全壽命周期計量測試體系,推出更多擁有完整標准體系的“拳頭產品”,打開更大范圍應用市場空間。

  秉持開放胸懷,共鑄大國新材。華蓥以密集的招商引資行動和全方位財政、金融、要素保障,迎接玄武岩纖維全行業進階升級。在省級經開區華蓥山經開區建設專業園區,為產業發展留足空間。爭取廣安市支持,出台“重點領域推廣應用、納入綠色建材和造價目錄、強化政府投資項目推廣、鼓勵非政府投資項目推廣、打造應用示范工程”五條地方舉措,每年與廣安市共同投入2000萬元支持四川玄武岩纖維新材料研究院(創新中心)發展。加大整合地方預算、國省項目、產業基金等資金力度,全力以赴幫助企業融資,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支持在地企業發展。同時,努力發揮獨有技術優勢,激活深厚產業積澱,大幅降低企業投資華蓥玄武岩纖維產業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交易成本,以全鏈條融合、全維度創新、全方位服務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彭娟 周鬆林 尹夢嬌/文 邱海鷹/圖)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