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開門治堵” 5個月完成113項堵點治理

紅綠燈引入AI算法讓早高峰擁堵指數下降﹔“公交移動提示牌”提醒司機可駛入公交車道……最近,不少成都市民發現,市區內的一些堵點相較之前通暢了,道路上還多了一些小細節。
近年來,成都通過實施路口提效、路段提速等方式,實現路網運行能力基本可控、城市通勤時間逐漸縮短,但交通出行需求與道路資源緊缺的矛盾仍較突出。去年10月,成都市將交通治堵作為民生實事重要內容,明確“科學治堵、高效治堵、開門治堵”工作思路,成立由市領導牽頭、多部門協同的常態化治堵工作專班,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交通出行問題。
5個月來,成都先后公布兩批共214項治堵治危任務,不斷探尋治堵有效途徑。截至3月23日,成都共完成113項堵點治理任務。
A
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形成治堵清單
“以前掉頭要等好幾個紅綠燈,現在一個綠燈能讓幾輛車同時掉頭。”最近,家住成都市武侯大道附近的市民張臘梅發現,駕車在武侯大道與聚福路交叉路口掉頭,比以前更方便了。
這樣的變化源於一場互動。去年10月,在明確工作思路的同時,成都推出“一起來治堵”民生互動活動。在活動的互動留言中,有市民建議在成都推行多車聯動掉頭模式緩堵。該建議迅速得到成都交管部門的關注,並將武侯大道與聚福路交叉路口納入首批堵點治理任務清單,啟用“多車聯動掉頭”車道。目前,該路口車輛掉頭效率提升22.6%。
華西醫院片區、火車南站高架橋底層(長壽路口)、武侯祠錦裡路口……查看目前成都公布的兩批堵點治理任務清單,均是學校、醫院、居民區、交通樞紐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易發堵點。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治理任務清單都是在廣泛征求市民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
常態化治堵工作開展以來,成都將“開門治堵”作為治堵方法之一,問計於民,邀請市民全過程參與治堵工作,陸續開展市民代表走進12345熱線、開門治堵“金點子”征集、“一起來治堵”民生互動活動等,市民可通過相關媒體平台、部門微信公眾號等為交通治堵建言獻策,貢獻智慧。截至3月23日,成都已累計收到市民訴求意見4694條,對具備可行性的立行立改。
暢通渠道外,成都還開展交通治堵“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醫院、進駐蓉單位”的“五進”走訪活動,走訪100余家單位收集涉及勤務管理、交通組織、小微改造等方面491條訴求建議,採納407條。
B
多部門聯合,形成齊抓共管治堵合力
在首批63個堵點治理清單中,成都市雙流區統力大道與成新蒲快速路口的堵點是塊“硬骨頭”。
“路口擁堵是因為繞城高速下行車流與成新蒲快速路進城車流在匯入處交織。”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要治理這一堵點,就要將路口合流處84米長的綠化分隔帶恢復為車行道。“但路口附近有燃氣管道和地鐵17號線,如果要改造就要協調多個部門。”
為解決這一堵點問題,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雙流區政府組建專班制定了詳細施工方案。工程進場、管線遷改、路面鋪設……整個改造過程僅僅用時39天。目前,這一路口早高峰時段擁堵指數已從6.19下降至1.68。
“治堵不僅涉及交通、交管等部門,還涉及住建、城管等方面,因此各部門形成合力是治堵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成都治堵從機制破局,成立由市領導牽頭、多部門協同的常態化治堵工作專班。專班中,交管部門實施路口精細治理,優化交通組織﹔住建部門加強佔道施工規范管理,科學設定打圍時間和范圍﹔公交集團優化公交站點和線路﹔城管、住建、公安交管、公園城市等部門則協同推進小微整治提能項目。“現在形成合力,通過交通管理、工程改造、線路優化、智慧賦能等方式實施綜合治理、高效推動,‘一點一策’形成項目專班,量身定制治堵方案。”該負責人介紹。
C
大數據分析,為交通精細化治理賦能
以前“車看燈”現在“燈看車”。最近,不少家住成都高新區盛邦街附近的市民發現,劍南大道出城方向盛邦街路口等紅綠燈的機動車變少了。
作為成都進出城主干道之一,劍南大道車流量大,路面擁堵情況時有發生。“此前的信號燈配時不能很好解決擁堵問題,於是引進AI紅綠燈控制系統。”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紅綠燈能根據路面實時車流量,自動調整主道出輔道和輔道直行的放行時間,實現車輛通過路口時從“車看燈”到“燈看車”的轉變。該路口早高峰擁堵指數平均下降4.23%,每小時通行流量增加16%。
“目前,成都已優化400余個路口信號配時、精確調控放行時間,實現流量流向協調。”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智慧的紅綠燈還需有“智慧大腦”。“短頻快”地鐵接駁公交線路的開行是公交助力城市緩堵的重要舉措之一。如何開通更多高效的接駁公交線路?在成都公交運營調度指揮中心,記者找到答案。
“秘訣就是這個‘智慧大腦’。”成都公交集團客運管理部模塊經理曾慶濤帶著記者來到一塊大屏幕前,上面顯示著地鐵接駁人次、熱門換乘站點等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我們會對運營公交車的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同時,還與成都地鐵聯合,不斷增加地鐵接駁線路,覆蓋更多產業園區、大型社區等,為交通精細化治理賦能。”
此外,“成都還通過建立異常擁堵快速發現、事故堵點快速響應、輕微事故快速疏解‘三快’疏堵機制,使事故造成擁堵時間縮短80%。”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圍繞市民關注的“斷頭路”“卡脖子路”以及學生“上下學接送難”等問題,深入研究並開展專項治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段玉清 成都觀察 王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