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江陽區幫助農戶集約化、智能化生產
“滴滴”一下 農機上門

“和滴滴打車一樣方便。”3月27日9時,四川川耕時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霜拿出手機,打開“滴滴農機”App提交訂單。不一會兒,瀘州佳誠鑫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薛大平打來電話:“10點多安排操作手上門。”
周霜在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管理著5000多畝土地。當前正值高粱播種期,周霜計劃今年種植3000多畝高粱。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周霜沒有為找農機發愁。去年,江陽區在瀘州率先試點,上線“滴滴農機”平台。和打車平台一樣,農戶隻需登錄選擇需要的農機服務下單,便有專業的農機合作社與其聯系提供服務。
江陽區況場街道紅山村五社種糧大戶雷益富是“滴滴農機”平台的用戶。雷益富介紹,以前農忙時節,由於農機耕作時間協調不好,經常會誤農時。現在,通過“滴滴農機”平台預約農機服務,可輕鬆解決這個問題。“手機一點,農機手主動聯系你,約定好農機服務時間。這些農機手都是十裡八鄉的‘好把式’,服務讓人放心。”
江陽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亮介紹,目前,“滴滴農機”平台可提供播種、烘干、倉儲、育秧等多項服務。薛大平還有更多探索。他介紹,今年內將實現代買種子、代播種、代施藥施肥、代管理、代防治、代收割、代烘干、代貯存、代銷售等服務。“這種‘保姆式’服務模式,為農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農業生產服務,引導農戶從傳統耕作向集約化、智能化方向轉變。”
入駐“滴滴農機”平台一年時間,薛大平的訂單量增加40%以上。雷益富介紹,通過“滴滴農機”平台預約農機服務,每畝耕地成本從原來的120元降至現在的60元左右,耕地時間和費用都減少近一半。為降低價格提高效率,江陽區充分發揮網格員的作用。“種地體量小的農戶,農機上門服務成本高。”陳亮說,江陽區發揮村(社區)級網格員作用,網格員定期將所負責村(社區)農機服務訴求收集后統一下單。“體量增大后,還可和農機服務機構談價格。”
“以前種糧散戶多,機手老齡化嚴重,損耗較大的農機在作業時常出故障,無法及時找到維修人員。即便聯系經銷商,也無法立即得到維修。”陳亮說,如今線上下單,選擇的機會多了。截至目前,已有十多家專業農機服務機構注冊登錄。
陳亮介紹,下一步,“滴滴農機”服務將更加注重個性化和定制化。通過收集和分析農戶的農業生產數據,平台可為農戶提供更加精准、個性化的農機服務方案。同時,隨著農機設備的不斷更新和升級,“滴滴農機”服務將覆蓋更多農業生產環節和領域,為農戶提供更全面、高效的農業生產服務。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