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換新之際看赴川博士服務團:

老團員留下什麼?新團員怎麼干?

2025年02月16日08:3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老團員留下什麼?新團員怎麼干?

2月13日傍晚,剛剛結束一天調研的李長河顧不上休息,回到辦公室便整理起當天的調研素材。如何進一步推動成都金融工作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是李長河當前需要“攻克”的重要課題。

作為第25批赴川博士服務團的成員之一,來自交通銀行的李長河於上個月來到四川,挂職成都市委金融辦副主任。一邊密集調研金融行業,一邊積極為成都引進金融投資,是1個月以來李長河的主要工作。

一個月前,第24批赴川博士服務團總結歡送暨第25批赴川博士服務團歡迎會在成都舉行,標志著第24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團員結束服務鍛煉,第25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團員入川,奔赴新的征程。

博士服務團是中組部、團中央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支持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培養鍛煉青年人才的重要舉措。第24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在四川做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第25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將在四川重點做什麼?

老團員留下了什麼?留下了眾多項目和寶貴建言

“2024年1月受中組部、團中央委派,我們第24批赴川博士服務團13名博士來到了美麗的巴蜀大地,開啟了為期一年的挂職鍛煉。300多個日夜,我們在這裡經歷風雨彩虹,收獲發展喜悅,感受溫暖合力。”第24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團長金明紅說。

2024年1月,13名(含續挂)來自工程建設、生物醫藥、生態環境等領域的赴川博士服務團團員入川,在廣安、內江等地以及教育廳等部門開啟為期一年的服務鍛煉。

梳理第24批赴川博士服務團的工作不難發現,過去一年,大家不僅積極服務地方發展,還為地方廣泛爭取政策資源,立足崗位履職盡責,高質量完成組織交派的任務。

堅持把論文寫在巴蜀大地上。過去一年來,第24批赴川博士服務團緊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四川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方向,撰寫調研報告、專業論文等70余篇,提出合理化建議90余條,在全國首創發布博士服務團“人才服務清單”,並先后赴成都、廣安、達州等地開展調研服務發展活動,為四川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聚力為地方經濟發展引進政策資源。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金明紅博士,推動廣安爭取到位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中央預算內資金﹔來自中國氣象局的劉波博士,推動建設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白莉博士,積極推動四川省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體系建設﹔來自農業農村部的李宇飛博士,指導四川建成全國首個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楊玉春博士,積極參與四川教育數字化工作的部署﹔來自中國民航局的鄭斐博士,完成國內首個機場“淨空、電磁、噪聲、規劃”一張圖繪制﹔來自廣東交通投資集團的尹洪武博士,牽頭開展了《四川省“十五五”公路水路養護管理發展新趨勢及對策研究》等課題研究13項。

切實助力地方開放合作。來自中國精算師協會的李勁鬆博士,推動了一批新項目在地方簽約﹔來自外交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的張鍵博士,招引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助力遂寧鋰電、低空經濟等產業發展﹔來自生態環境部的黃明犬博士,爭取落地了多筆中省環保專項資金﹔來自廣東工業大學的岳航勃博士,牽頭組織眉山行業龍頭企業參加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來自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的張麗賓博士,邀請亞太人才服務研究院院長到樂山開展調研座談﹔來自鞍鋼集團的高強博士,推動天府商品交易所、大連融科在攀枝花成立國內首家釩鈦產品收儲平台。

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來,面對嚴峻復雜形勢和多種困難挑戰,第24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全體團員牢記使命責任,立足各自崗位,以辛勤努力的付出、實實在在的業績,把最好的論文寫在了四川這片熱土上,受到全省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

新團員將怎麼干?將重點做這些工作

盡管剛抵達四川不久,但經過簡短的考察調研和省情學習后,第25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團員呂偉心中已經有了大致工作方向。

來自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呂偉在瀘州挂職,從中管金融企業到地方,呂偉坦言,對於未來的工作感覺有壓力和挑戰,但更有期待和憧憬。

“四川產業基礎雄厚、科教資源豐富、創新人才集聚、區位優勢明顯,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具有獨特重要的戰略地位。”呂偉認為,新一批的赴川博士服務團團員應在發揮好專業優勢,助力地方改革發展基礎上,堅持沉到一線,切實錘煉嚴實作風。

“到瀘州一個月來,我初步梳理了地方的情況和需求,接下來要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為四川爭取更多的發展支持。”2月13日,呂偉告訴記者,自己近日將重點拜訪兩家中央單位,竭盡全力為四川爭取更多的發展支持。

第25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共有15人(含續挂),他們大多是來自中央國家機關、高等院校、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和東部地區重點單位的優秀青年人才,具有較為熟悉中央政策、信息聯系較廣、在工作領域研究較深入等條件。

“根據四川急需緊缺人才需求,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精心選派大家到四川服務鍛煉,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四川發展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關愛。”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第25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團員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充滿青春活力,是組織培養的寶貴人才資源,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多重機遇疊加的重要時機來川服務鍛煉,正當其時、適逢其勢、大有可為,希望大家在立足崗位多做貢獻的同時,展示好良好形象,傳承好優良作風,不踩法律紅線,守好廉潔底線。各方應齊心協力共同做好服務保障,讓每名人才真正發揮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勢之年,在這個特殊節點到川鍛煉,大家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第25批赴川博士服務團團員紛紛表示,要提高思想認識、抓住歷史機遇,緊扣中心大局、聚焦本職本責,爭做四川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

具體而言,就是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當好地方發展的“智囊團”,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利用專業特長和工作經驗,積極為地方創新發展獻計獻策,爭取在較短的服務期內,將自身專業知識轉化為促進服務地區發展的“生產力”。二是要架好相互溝通的“連心橋”,充分利用自身行業優勢、背靠單位和資源優勢,積極發揮內引外聯、穿針引線作用,多渠道多層面為四川爭取項目、資金、技術等支持,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水”。三是要做好本土人才的“領路人”,把更多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帶到地方、用於地方,把培養本土人才作為己任,通過對身邊干部的言傳身教,積極開展各類專題培訓,為地方培養一批帶不走的專業化干部人才隊伍。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樊邦平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