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票房裡的四川“產業生態”
“四川造”電影 何以踩上“風火輪”?

在2025年中國春節檔電影中,腳踏風火輪、身纏混天綾的“川造哪吒”一路高歌猛進,中國動漫開啟影史新紀元。截至2月13日19時,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累計票房(含預售及海外票房)突破100億元大關,穩居中國影史票房榜首,並躋身全球影史票房前17名、動畫電影全球票房前3位,成為全球首個達成此成就的非好萊塢影片。
《哪吒2》這部“川味”十足的動畫電影,不僅延續前作的熱血與顛覆,更以震撼的視聽語言和濃厚的本土文化基因,成為全球動畫工業的矚目焦點。票房數字背后,是歷時5年的匠心打磨,是政策、人才與地域文化的“交響樂”。從政策扶持到創作生態,從文化底蘊到技術突破,四川正以“電影寶地”之姿,書寫中國動畫崛起的新篇章。
文化出川
從巴蜀奇觀到世界語言
《哪吒2》的四川基因,藏在每一幀“麻辣鮮香”的巴蜀細節裡:太乙真人的“椒鹽川普”源自綿陽乾元山的傳說,結界獸的青銅面具脫胎於三星堆文物,陳塘關百姓竹椅蓋碗茶的市井煙火暗合成都人“蒼蠅館子裡吃出神仙日子”的豁達……導演餃子的團隊耗時5年,將古蜀文明與現代科技“爆炒”出新風味。正如影評人譚飛所言:“《哪吒2》把神仙故事拍成了四川火鍋——滾燙、酣暢,讓人欲罷不能。”
“《哪吒2》創造的史無前例的成績,跟四川的文化土壤有很大關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周文指出,四川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外界既互相交融,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所以能形成自己非常獨特的文化。從古至今,四川文化骨子裡就蘊含有強烈的個性、獨創性。這種個性和獨創性的深層是一種自由精神,而《哪吒2》的本質是追求自由。“創作形式和風格的自由,是《哪吒2》更具美學意義的創新。豐富的想象力、獨特的人物形象等,天馬行空、不拘一格,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極少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成功地將四川文化轉化為人類的共情:電影的喜劇性來自四川人的幽默,以青城山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峨眉山為代表的佛教文化,孕育了哪吒的超脫與自由,以火鍋為代表的四川美食,強烈的煙火氣和現實性令世界著迷。
更巧妙的是,影片借古蜀文明元素構建了獨特的美學體系——三星堆青銅紋路化作天宮穹頂,金沙太陽神鳥圖騰點亮元神法器,讓全球觀眾直觀觸摸到中華文明的奇幻肌理。這種地域性與世界性的平衡,恰是四川文化的時代詮釋。
此外,四川的從容氣質也為電影注入靈魂。“五年磨一劍”的《哪吒2》,特效鏡頭數量超第一部鏡頭的總和,僅“海面撕裂”場景便耗費團隊數月時間,攻克流體動力學模擬難題。這種“向時間要結果”的堅守,與四川“閑適卻不懈怠”的城市精神一脈相承。導演餃子坦言:“四川人的鬆弛感與創作專注力很奇妙,火鍋店裡聊劇本、茶館裡畫分鏡,這種生活氣反而讓想象力更自由。”
當川劇變臉元素被融入電影的打斗場景,當都江堰的波濤化身為影片水浪特效的靈動感,當方言台詞成為情緒的“催化劑”……《哪吒2》將地域符號轉化為共同價值的敘事策略,既引發本土觀眾共鳴,又為全球觀眾打開一扇理解四川的窗口。它証明了地域文化不僅能出圈,還能成為文化輸出的載體。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精神,注入四川人“敢為天下先”的脾性,讓古老神話產生時代共鳴。
創作生態
四川打造動畫界的“奧運村”
若將《哪吒2》的制作歷程比作一場動畫界的奧運會,成都高新區無疑是“奧運村”。在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內,可可豆動畫與墨境天合、艾爾平方等公司僅隔百米,喝杯咖啡的時間便能解決特效難題。“10分鐘產業圈”讓動漫人得以無縫協作,死磕出1900多個特效鏡頭。
走進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工作室牆上挂滿《哪吒》系列的手繪稿。導演餃子的團隊在此扎根10年,從《打,打個大西瓜》的獨立動畫人到《哪吒2》的票房霸主,他的成長軌跡是四川動漫生態的縮影。
可可豆動畫所在的成都高新區,致力於打造數字文創產業基地,為入駐企業提供稅收減免、人才公寓等配套,並設立“文創貸”解決融資難題,斬斷創作者的后顧之憂,讓其潛心投入創作中。
技術的突破離不開在地支持。四川近年來著力培育數字文創產業集群,引進頂尖動作捕捉實驗室與渲染農場,為《哪吒2》中1900多個特效鏡頭提供硬件支撐。從IP 開發到衍生品設計,四川已形成完整的動漫產業鏈。2024年,四川動漫及游戲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04.04億元,利潤總額達437.16億元,帶動就業人數2.6萬人。
《哪吒2》的成功,折射出四川動漫產業從作坊式生產到工業化體系的躍遷。據統計,影片涉及4000多名制作人員,特效鏡頭達1900多個。電影從配音到建模再到燈光渲染的班底,都活躍著川傳、川影兩所高校畢業生的身影。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四川構建的“產學研用”生態鏈,也印証了這片土地“既出作品、更出人才”的培育能力。
“海水撕裂直徑5000米,模擬數據超10T——這個鏡頭差點讓我們‘禿頭’!”《哪吒2》特效工作人員回憶,僅哪吒斗敖丙一場戲,就聯合20個團隊攻堅半年。
四川的雄心不止於此。隨著“哪吒”系列IP的崛起,這裡正以“數字文創第三極”的姿態告訴世界:做動畫,這裡也有通江達海的碼頭。
政策賦能
3億元扶持澆灌影視沃土
在《哪吒2》的片尾字幕中,觀眾發現片尾字幕特別鳴謝了“四川省重大文藝扶持項目”。這個細節,恰是解碼“四川文藝振興”的密鑰。
《哪吒2》的爆火不是偶然,而是厚積薄發的成果。四川省電影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四川以真金白銀推動影視產業升級:3億元重大文藝精品扶持資金覆蓋全產業鏈,“拍在四川”一站式服務體系應運而生,從劇本孵化到后期制作,從人才引進到基地建設,形成了一條高效協同的創作鏈路。
這些政策的效果立竿見影,成果備受業界矚目:四川多部作品連獲重磅獎項,順利舉辦首屆金熊貓獎評選活動、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等重要節展。2024年,《浴火之路》《熊貓計劃》等3部“四川造”電影票房破億﹔全省電影票房收入連續4年穩居全國第四。《哪吒2》更成為政策與創作共振的典范,印証筑巢引鳳的戰略遠見。
近年來,“四川造”電影動作連連,在重磅獎項和電影節展上大放異彩:《二十二》《十八洞村》《我的父親焦裕祿》連獲3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或優秀作品獎﹔《阿拉姜色》《不虛此行》《陽光俱樂部》捧回上海國際電影節5項大獎﹔《隨風飄散》《漫長的告白》拿下3座金雞獎獎杯﹔《白塔之光》奪得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5項大獎,並入圍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哪吒2》的成功絕非終點。越來越多的“四川造”電影在業界獲得良好口碑,得到電影專業人士的推崇。“這些電影藝術品質、專業水准都比較高,很多作品我都提前觀影,並以電影評論的方式給予大力推廣。”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點贊道,“四川造”影片近年來屢屢獲獎,在於出品方、創作者能堅守初心,努力提升專業水准,實現藝術追求。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從《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之魔童鬧海》,從單打獨斗到集群作戰,四川用短短數年時間完成從“西部影都”到“國漫高地”的躍遷。
當哪吒腳踏風火輪掠過天府平原,《哪吒2》的成績單寫滿四川電影人的赤誠與野心。這裡有三星堆穿越3000年的凝視,有都江堰奔騰不息的靈感,更有政策、人才與文化的三重共振。當“川軍”旗幟插上中國影史之巔,世界終將看清:四川,不僅是大熊貓與火鍋的故鄉,更是中國電影未來的“造夢之城”。(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雲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