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四川筠連山體滑坡 | 奮戰在碎石與泥濘之間的他們

2月8日11時50分許,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沐愛鎮金坪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房屋被掩埋、人員受傷失聯。
連日來,武警四川總隊連續奮戰搶險救援一線,任務部隊官兵在布滿碎石與泥濘的山間開展人員搜救、群眾轉移、物資搬運、警戒設卡等各項工作,千方百計搜救失聯人員,協助恢復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武警官兵奮戰搶險救援一線。鄭磊攝
“讓我來” 連續奮戰顯擔當
2月10日凌晨,金坪村細雨連綿,在武警四川總隊宜賓支隊筠連中隊救援官兵休息帳篷中,列兵徐小峰卸下一天的疲憊,倚在班長李興濤的肩上沉沉睡去。這個2004年出生的年輕戰士,已經與戰友們在救援一線奮戰了28個小時。
“災難面前,第一排腳印一定是中國軍人留下的。”災害發生后,作為屬地部隊的筠連中隊官兵第一時間趕赴受災中心。徐小峰作為隊伍中唯一一名列兵,第一次參加搶險救援任務,盡管一路上聽著中隊長馬金富的動員,他心裡還是忍不住打鼓。
到達任務一線后,搶險救援聯指針對山體滑坡沖擊力大、覆蓋范圍廣的實際,按照“武警官兵+地方民警+村組干部”的要求科學分組,救援分隊採取無人機勘察、網格篩查和重點排查的方式,逐區域、逐點位進行搜索救援。徐小峰與班長李興濤一起被劃分到了搜救9組。
“當看到半個山都垮塌下來了,說不怕是謊話。”在災害現場,耳旁不時傳來轟隆隆的垮塌聲,眼前是被山體掩蓋的村子,一片泥濘中滿是堆積的亂石和拔根而起的樹木,這一幕幕沖擊著徐小峰的內心。
搜救過程中,盡管班長和老兵們都對徐小峰照顧有加,但是因為不能使用大型機械作業,隻能靠手扒肩扛實施救援,破碎的瓦礫、沉重的落石和寒風的侵擾讓徐小峰吃夠了苦頭。他忍不住向班長李興濤求助,“已經累得不行了,啥時候才能結束?”
“你歇會兒,讓我來。”面對徐小峰的求助,李興濤主動接過他手上的鐵鍬,一人承擔起了2個人的工作量,並不時提醒著其他人注意安全,加快進度。徐小峰見狀,一時不禁紅了臉。
“作為一名武警戰士,在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候,怎麼能夠猶豫害怕?”看著低下頭的徐小峰,李興濤上前說道:“咱們常說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武警官兵奮戰搶險救援一線。鄭磊攝
“就算流血犧牲,也不能辜負戰友的情誼、人民的期盼。”就這樣,徐小峰與戰友們始終鉚在一線,手磨破了皮、汗水打濕衣背,從白天到黑夜,從一線搜救到轉移群眾,他再也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截至目前,救援官兵共搜索受災區域5000余平方米,搬運救援物資200余件。
“跟我走” 入戶疏散傳溫暖
“嬢嬢,跟我走,現在這一片區域十分危險,等安全了再回來收拾。”在山體滑坡災害現場500米左右的金坪村二組,四川總隊宜賓支隊筠連中隊中隊長馬金富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上前對70余歲的孫阿姨進行勸離。此刻的他,泥巴糊滿戰靴和褲子,迷彩服上也都是不慎滑倒后留下的印記。
災害發生后,馬金富第一時間帶領中隊官兵抵達受災現場,通過現場災情研判,受連日陰雨影響,次生災害隱患較大,搜救工作暫時無法展開。經請示后,救援官兵就地展開疏散群眾工作。然而,受山體垮塌影響,原先山間的小道已被掩蓋,鬆軟濕滑的梯田上,馬金富帶領官兵深一腳、淺一腳地現場開路,將群眾疏散到安全地帶。
“你們就讓我進去吧,是生是死都不要你們負責。”在走村入戶途中,一名中年男子引起了馬金富的注意。男子癱坐在田埂上,望著山體滑坡區域放聲大哭。馬金富上前了解情況得知,該男子的父母和妻兒都被掩埋在山石下,生死未知。
“老鄉,請你放心,有我們武警官兵在,一定會竭盡全力救援,不放過一丁點兒機會,無論如何都會給你一個交代。”馬金富坐在男子身旁,緊緊擁抱住他,像老朋友一樣悉心安撫,並讓戰士為他端來熱水和泡面。經過馬金富和戰友的勸慰,男子最終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前往集中安置點。
武警官兵奮戰搶險救援一線。鄭磊攝
“災區一線,每一項工作都十分重要,都需要謹慎對待。”整個疏散任務中,除了受災的村民需要勸離以外,還有圍觀的群眾需要及時疏散,面對群眾的不理解、不配合,馬金富與戰友們採取“一人一策、一事一策”的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讓10余名群眾回到安全區域。一些此前言行過激的群眾在冷靜下來后,紛紛向官兵豎起大拇指,稱贊他們“不愧為人民子弟兵”。
任務中,救援官兵共疏散群眾230余人,安撫勸慰受災者家屬4人,真誠的態度、暖心的行為贏得了災區群眾的點贊。
“我先上” 黨員帶頭立標杆
“爸爸,生日快樂!我在災區一切安全。”2月9日下午,在救援現場,宜賓支隊組織干事楊超趁著趕路間隙向父親說完生日祝福,便又帶著救援官兵投入搜救工作中。
“人民群眾有需要,我先上。”2月8日,正在筠連中隊檢查工作的楊超得知休假報告已簽批,忙購買了回家的機票,准備陪父親一起度過其60歲的生日。但駐地金坪村突發的山體垮塌災害,讓他當即打消了回家念頭,跟隨第一批救災隊伍趕赴災區。在受災現場,看到群眾期盼的眼神,楊超心裡一緊,隨即與中隊主官一道,組織官兵就地展開救援工作,“黨員骨干站到前排來,跟我上。”
“作為一名入黨10年的黨員,危難時刻肯定要站在最前面。”楊超說,“我們2天隻睡了4個小時,但仍然覺得休息時間太多了。作為一名軍人,更是一名黨員,此刻我隻想為人民群眾多盡一份力量。”
武警官兵奮戰搶險救援一線。鄭磊攝
寒風冷雨的救援現場,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災害發生以來,總隊結合救援點多線長、人員分散等實際,充分發揮黨組織堅強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表率作用,及時成立臨時黨組織,組建黨員突擊隊,黨員隊伍始終堅持先打頭陣、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叫響“看我的、跟我上”,讓黨旗在救援一線高高飄揚。
救災過程中,每個搜救小組還配屬了專職安全員,在收到監測預警組預警信號或發現危險情況時及時預警,發出撤離信號,協助搜救小組安全撤離。作為一名“00后”黨員,筠連中隊中士馮寶順就被選為搜救10組的安全員,他說:“安全員責任重大,一旦遇有情況,首先需要考慮戰友和他人,所以安全員一般情況下都要選黨員。”
“婆婆放心,有我在,一定把您安全轉移出去。”2月8日下午,災害發生不久,在金坪村山腰上,74歲的村民王中蓉牽著孫子一步一個趔趄地走著,遠離塌方區域。作為安全員的馮寶順發現后,三步並作兩步跑到王中蓉身邊,二話不說便將老人背到背上進行轉移。沿著近70度的田坎一路摸索下山,泥巴不知不覺裹滿了他的褲腿,他背上的王中蓉老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嘴裡不停念叨著:“共產黨真好,武警官兵真好。”
“看著身邊滾落的巨石,其實我自己心裡也犯怵。”馮寶順說,“但是軍人和黨員的身份給了我力量,這時候還不上,啥時候上呢?”(趙祖樂、洪福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