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社區裡的“大”變化

達州市大竹縣南城社區“包保聯創”工作紀實

2025年02月11日10:5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提升基礎設施、規范停車秩序、清除“牛皮癬”頑疾、提高群眾創文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在達州市大竹縣濱河南路南城社區附近,始終活躍著一群群穿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細胞,社區文明是城市文明水平的縮影。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大竹縣始終把“包保聯創”和“城鄉融合環境治理提升行動”作為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隨著各項工作不斷推進,居民的生活環境更舒適了,社區裡發生了很多新變化……

清除頑疾 “紅色馬甲”為民服務

南城社區轄區內有很多老舊小區,這些小區,路面破損失修、配套設施不齊全、物業服務不到位、物品堆放堵塞消防通道等問題長期困擾著這裡的居民。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社區在大竹縣委辦公室、大竹縣商務局、大竹縣以工代賑、大竹縣煙草專賣局等包保單位的支持下,探索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將轄區劃分為10個片區,每個片區成立工作小組,分別由社區居委會委員擔任小組長,包保單位志願者、物業公司成員、業委會成員、網格員和居民小組長等為小組成員,共同組成龐大的“紅馬甲”隊伍,服務好群眾在意的民生小事。

“自從有了‘紅馬甲’志願者,那些到處張貼的小廣告都沒有了,佔道經營的小商販現在都很規矩,不敢越過黃線半步。”提起志願者做的實事,南城社區第三居民小組居民陳芳碧豎起了大拇指。

南城社區志願者在清除牆上的“牛皮癬”。受訪者供圖

南城社區志願者在清除牆上的“牛皮癬”。受訪者供圖

南城社區濱河南路臨時攤區路邊車輛亂停亂放的問題比較嚴重,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騎著電瓶車買菜的人隨意橫穿馬路,也給附近上學的孩子帶來了安全隱患。

近日,“紅馬甲”之一的大竹縣南城社區黨委副書記陳昌玉與社區網格員一起在包保區域開展民意摸排。在摸排過程中了解到這一問題后,陳昌玉當即協調大竹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大竹縣交警大隊等職能部門,規范此處的臨時攤位擺放和路邊的車輛停放,並組織包保單位的“紅馬甲”志願者在這段路上開展常態化執勤。

在職能部門和包保單位的積極協調治理下,現在,濱河南路臨時攤區小攤規范擺放,道路兩旁的“僵尸車”也被清理了,道路通行順暢,過往的群眾贊不絕口。

完善設施 基礎工程惠及群眾

南城一組黃果樹護城河支流有一段河道淤積堵塞,長期臭氣沖天,群眾出門買菜、遛娃經過這裡都繞著走。前不久,大竹縣煙草專賣局志願者代歡在包保社區入戶走訪時,從社區居民趙阿姨處了解到這一問題,當即向上級進行匯報。

該局相關負責人聯系南城社區后,和南城社區相關人員一同來到這一河段,對社區居民反映的情況進行現場調查協商。

“2023年,達州市煙草公司捐贈5萬元給南城社區,社區創文工作得到很大改善,今年我們決定再捐助3萬元支持包保聯創工作。”協商過程中,大竹縣煙草專賣局對接社區工作的黨建監察科科長胡建結合本單位相關捐贈政策,提出了解決方案。

資金到位后,經過社區召集的施工人員緊張施工,清淤工作在2天內完工。“河道清理后,出行更舒適了,遛娃也多了一個新去處。”看到護城河河道被整理得干干淨淨,趙阿姨十分高興。

南城社區正在清理淤積的河道。受訪者供圖

南城社區正在清理淤積的河道。受訪者供圖

據南城社區黨委副書記陳昌玉介紹,欣源美郡旁的便道還是毛坯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教師新村下水道堵塞、南城小區路面坑窪不平等問題長期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今年以來,社區包保單位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積極響應社區居民訴求,共同破解民生難題。

一件件民生實事得以處理,南城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小區樓下多了幾套健身器材,坑窪的路面變平整了,脫落的牆面粉刷一新,長期堵塞的排水溝疏通了……社區環境大幅提升,居民也有了滿滿的幸福感。

精准施策 特殊幫扶溫暖人心

“胡阿姨,你們有什麼困難就告訴我們工作人員,政府十分關注弱勢群體,大家一起想辦法幫你們渡過難關。”近日,大竹縣商務局志願者楊雪與南城社區工作人員一同來到社區低保戶胡仁成的家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她臨走前對胡仁成的姐姐真誠地說。

胡仁成今年55歲了,離異,患有腦出血、偏癱,前幾年為了治病花光了積蓄,還欠下部分債務,生活較為困難,目前借住在姐姐家。南城社區開展“包保聯創”工作中了解到胡仁成家的困難情況,便安排志願者時常到她家走訪慰問,鼓勵胡仁成及家人用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

為了使留守兒童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去年5月31日,南城社區召集轄區留守兒童“代家長”開展了“六一”節關愛留守兒童座談會,通過調查、家訪、與家長或監護人聯系溝通等形式,全面調查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建立起“留守兒童”詳細的檔案,志願者也給留守兒童送去書包、文具等禮物。

南城社區共有18名留守兒童、83名80歲以上的老人、67戶低保戶,社區在開展“包保聯創”工作的過程中,結合每戶的實際情況,從關愛幫扶、心理健康疏導、醫療政策宣傳、幫忙代辦手續、看望慰問等方面,“因人制宜”地制定了相應的幫扶計劃。

社區志願者向留守兒童送去書包文具等物資。受訪者供圖

社區志願者向留守兒童送去書包文具等物資。受訪者供圖

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此類精准幫扶特殊群體的活動不僅為弱勢群體提供了實質性的生活援助,更在精神上給予了他們巨大的鼓舞與支持。

當地群眾林德佑表示,很支持大竹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可以惠及千家萬戶,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支持政府的工作。

一群群志願者,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一件件暖心小事,匯聚街道“人間煙火氣”﹔一次次創文活動,吹起城市“文明的清風”……小小的南城社區,每天都在發生新變化。(彭茜、黃雪蓮)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