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山東小伙三年見証冷鏈“航母”在蓉啟航

2024年12月10日08:00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山東小伙三年見証冷鏈“航母”在蓉啟航

  近日,在位於成都國際鐵路港的玉湖冷鏈(成都)交易中心內,玉湖冷鏈成都公司董事長王駿正忙於規劃接下來的工作。

  12月中旬,首批俄羅斯進口生鮮將搭乘中歐班列抵達成都,被送往園區內的自用型保稅倉(試運營),待企業交易時進行清關、報稅。王駿預計,明年保稅倉會呈井噴狀態,“保稅倉的投用不僅能大幅提升運輸時效,還能有效解決客戶資金周轉率的核心問題。”

  從廣東到成都,3年多時間,這個山東青年親眼見証著這艘冷鏈“航母”在成都市青白江區進入試運營。王駿說,目前園區已有超過600家商戶入駐,每天的進出庫貨量約2000噸。“這於我們而言,是非常理想的開端。我們作為‘鏈主’企業能夠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聚集,為成都帶來更多貿易和投資機會。”

  ■ 搭乘“快車” 奔向理想中的“綠色發展”

  “我是山東人,在西安念大學時的專業是能源與動力工程,畢業去了廣東,在傳統交易園區,也就是俗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工作了十余年。”隨著時間的沉澱,讓王駿與這個行業的鏈接更深,“這個行業始終與大家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所以有顯著的抗周期性。”

  不過,行業穩定的內核肯定不是舒適區的重復,反而是基於傳統的創新。“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升,對質量的要求也更上一個台階。”在王駿看來,尤其是凍品行業,縮小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當國人能方便地消費到優質的凍品,並願意為之付費時,這個行業才能充分發揮潛力。“我認為,這就是行業風口和未來發展趨勢。”

  有了清晰的目標,搭乘一輛“快車”跑出“加速度”成為王駿的首選。加入玉湖冷鏈,就是奔向他理想中的“綠色發展”。他解釋,“綠色發展”是要從流通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損耗。隻有綠色發展,才能夠讓成都從產業鏈末端的“消費目的地”,升級轉變為具備進一步向周邊區域輻射的“區域性一級流通樞紐”。

  2021年初,這個高高瘦瘦的山東人,帶著他的“綠色”夢想,奔向成都。

  他說:“這座城市不僅擁有巨大的消費力,還擁有國際班列通道優勢和產業聚集的堅實基礎,完全具備在進口冷凍食品領域率先搶位成為西部地區門戶一級樞紐的條件。”

  ■ 融入城市 對幸福成都的理解更具象化

  “沒有來這座城市之前,我對它知之甚少。”在王駿看來,要找到與一座陌生城市的情感鏈接,得去感受和融入。於是,他像成都人一樣生活,“休假的時候,我會去逛菜市場、公園、圖書館,也會去感受這座城市的夜景,去走街串巷‘打卡’美食。”

  王駿用了3年時間來探索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而徹底融入的生活狀態,也讓他在不經意間能脫口而出幾句“正宗”成都話。如今,再說起這座城市,他臉上藏不住笑容:“我在這裡成了家、生了娃、買了房、購了車,現在就努力賺票子啦!”實實在在的經歷,讓這個新“蓉漂”對幸福成都的理解更加具象化。

  談及今年最大的收獲,王駿將時間線推到了11月12日,玉湖冷鏈(成都)交易中心開始試運營,“盡管現在是試運行,但實現了一個裡程碑式的跨越,標志著園區歷經3年的建設完工。”

  他堅信,依托強大的冷鏈供應鏈網絡和數智化平台,該中心將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冷鏈上下游產業提供高效、穩定的供應鏈服務。“來自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牛肉、羊肉,以及西班牙、丹麥、俄羅斯的豬肉等進口冷凍產品,將從這裡集散直至端上四川人的餐桌。同時,本地的優質食材也可以通過交易中心運往海外,有效助力本地進出口貿易。”

  創新舉措

  設立自用型保稅倉

  提升流通時效和客戶資金周轉率

  這艘冷鏈“航母”有多大?王駿介紹,玉湖冷鏈(成都)交易中心主要分為物流區和交易區兩大板塊,建筑面積超過45萬平方米,相當於60多個標准足球場。而園區的優勢涵蓋創新交易模式和全鏈條增值服務,“為供應商、進出口商、流通商和採購商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高效的貿易支持。”

  另一個創新做法,要數園區內設立了全國唯一一個綜保區外企業自用型高標准冷鏈保稅倉。王駿解釋,自用型保稅倉與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僅一街之隔,通過中歐班列進口的冷鏈食材,可直接運到自用型保稅倉存儲,待交易時進行清關、繳稅,“在提升流通時效的同時,也提升了客戶最核心的資金周轉率。”

  從傳統的倉儲物流向綜合物流轉變,借助國際通道的發展,成都國際鐵路港已經與境外100多個城市進行聯結,為冷鏈進出口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這一點,王駿感受頗多,從中歐班列的數據來看,“今年通過中歐班列俄羅斯回程運輸的冷鏈冷櫃數量約為900條櫃。相較於前年有2.5倍的增長,增速非常快。”

  這些年成都的城市發展和持續向好的營商環境,讓王駿深有體會——為解決園區內中小微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青白江區政府創新設立“蓉貿通”數字金融平台項目,依托產業核心鏈主企業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持續改善中小微貿易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增強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動進口“川用川進”,“這一舉措預計將帶動上百億元的進口冷鏈貿易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成都啟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王駿分享,自己不久前加入“成都市政企工作”群,“我們冷鏈交易中心的冷庫用電負荷較大,電費為主要的經營成本之一,如果借助光伏發電,每年將節約500萬元以上電費。”他剛把想法提出來,群裡市供電局主要負責人就主動回應,並在日前親自帶隊上門研究解決企業用電的具體問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