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安岳:中藥材鋪就致富路,鄉村振興有“良方”
連日來,在資陽市安岳縣合義鄉大安合作園區糧藥輪作基地,四川喳口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組織工人在白芷種植園裡除草、施肥,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合義鄉白芷種植鳥瞰全貌。潘政吉攝
公司負責人蔣道紅正帶著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察看白芷生長狀況。“這個種植園有800多畝。10月初,我們每天請了100多人,用了13天就全部種完了。”蔣道紅看著剛剛出土的白芷幼苗,全身都是干勁。
今年8月初,蔣道紅在安岳縣元壩鎮努力社區的白芷種植基地第一次看到白芷,田園裡飄來的藥香讓他對種植中藥材有了濃厚的興趣。“今年是第一年種植白芷,現在邊學邊種,明年8月份就可以採收。我估算了一下,每畝投資約2000元,但畝產可達到三四千斤,利潤還是很可觀。”蔣道紅說,他還加入了大安合作園區成立的中藥材協會,種植技術和后期銷售完全不是問題。“接下來我計劃投資建烘干房和儲存庫,進行中藥材初加工。合義鄉有很多種中藥材的散戶,有了烘干房和儲存庫,也可以解決他們的銷售和儲存問題。”
白芷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中藥材,特別適合在秋季播種,生長周期一般為9至10個月。合義鄉土壤較鬆軟、光照充足、氣候適宜,十分適合白芷的種植。“我們合義鄉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種植白芷,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這裡的白芷品質好、藥性強,不但能入藥,還能做香料,深受市場歡迎。”合義鄉副鄉長謝宗剛介紹,白芷不僅給業主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在種植、管理、採收、加工等環節,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當地村民帶來一定的收入。
安岳縣規模化種植中藥材已有40余年歷史,是全省中藥材商品化生產最早的地區。2019年以來,安岳縣委、縣政府將中藥材納入現代農業“7+3+1”產業發展體系范疇,引導群眾積極發展中藥材產業,將中藥材產業真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的“致富良方”。目前,縣域內有中藥材種植品種20余個、種植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規模種植主要以白芷、川芎、黃精、枳殼為主,干品產量1.2萬余噸、產值6億余元。
“我們將立足中藥材資源優勢、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和交通體系等實際,建設標准化、規范化種植基地,帶動並重點發展特色中藥材種植,統籌布局產地初加工,與重慶攜手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西南中藥材發展高地’。”安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袁芳、劉小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