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士林:以“本草基因組學”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2024年03月15日08:1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本草基因組學”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人物名片

  陳士林,中國工程院院士、成都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主要從事中藥研究,創立“本草基因組學”學科,在國際上率先完成510個中藥基原物種核基因組和細胞器基因組圖譜,揭示中草藥品質形成遺傳密碼。主編我國第一部《本草基因組學》並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被列為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奠定我國藥用植物分子遺傳學基礎。

  “川派”中醫藥文化遍布巴蜀,走向世界。日前,全省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工作交流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現場會議在達州召開。此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成都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陳士林接受記者獨家專訪,講述“本草基因組學”的最新研究,並為四川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支招。

  為中藥材量身定做“基因身份証”

  “‘本草基因組學’可讓我們從基因遺傳背景角度來研究中醫藥,為我們說清楚、講明白中醫藥療效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陳士林說。

  每種中藥材都有自己的“DNA條形碼”,這正是陳士林帶領團隊研發出的一種新的中藥材鑒定方法。

  這種鑒定方法有何優勢?陳士林解釋,中藥材傳統鑒定方法主要包括基原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這些鑒定方法各有側重,但也會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一些近緣種、易混種的中藥材就給鑒定工作帶來不少難題。

  “當我們把現代基因鑒定技術引入其中,就可以把傳統方法很難區分的藥材准確鑒定。”陳士林表示,DNA條形碼鑒定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陳士林介紹,這個為中藥材量身定做的“基因身份証”具有多方面優勢,如今已應用在很多領域中。“媒體曾報道一個被挖出的像人參形狀的植物,很多機構無法進行准確鑒定,后來我們通過DNA條形碼鑒定技術鑒定,將得出的結果與數據庫進行比對,發現它是一種瓜蔞的根。”陳士林表示,很多原先講不明白的“未解之謎”,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可以很快弄清楚背后的原理。

  目前,DNA條形碼鑒定研究在國際上也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傳統藥物的鑒定方面。陳士林表示,傳統藥物研究主要採用樹皮、樹葉等很小的藥用部位,傳統分類鑒定很難鑒定物種,而DNA條形碼鑒定就為物種鑒定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科學技術推動四川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四川素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2021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監局等部門,聯合批復同意四川等7個省份首批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四川成為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省份。

  在陳士林看來,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如今已成為四川的一張名片。四川具有悠久的中醫藥發展歷史,把幾千年中醫藥的傳統積累應用好,並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對四川中醫藥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川該如何發揮好優勢,大力推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陳士林提出兩點建議。

  首先是人才儲備。陳士林認為,四川在中藥人才的儲備、培養和引進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要繼續大力發展並培養復合型中醫藥人才,“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了解中醫藥的理論體系。”

  其次要具備國際視野。在傳統藥物研究方面,四川應更多地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現在非常高興地看到四川在中醫藥領域與國際科研團隊進行了一些跨學科合作,相信今后會取得很好的成績。”陳士林說。

  下一步,“本草基因組學”學科將進行一些更深入的研究,包括藥物對人體的作用、在基因層面的一些變化和影響等。“相信現代科學技術的介入,可以對傳統中醫藥的一些技術方法和理論體系進行新的詮釋和介紹。”陳士林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底伊樂/文 李志強/圖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