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三星堆特約攝影師:用鏡頭解讀三星堆的“N 面色彩”

2024年03月08日08:4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鏡頭解讀三星堆的“N 面色彩”

700余天近10萬張照片,三星堆遺址祭祀坑新一輪考古發掘特約攝影師余嘉用鏡頭記錄著考古第一現場,也展現了三星堆“蘇醒”后的“一眼三千年”。

2月2日到2月28日,見器如面——余嘉三星堆攝影作品展在上海富士影像共享空間X-SPACE展出。以“見器如面”為主題,余嘉用百余張超高清精美照片,將三星堆裡的光影故事娓娓道來,帶公眾跨越時光洪流,觸摸古蜀華彩。

虎頭龍身青銅像“初印象”、銅神壇“出坑記”、青銅人頭像“出土時”……在一張又一張鮮活圖片裡,一個鮮為人知的三星堆“N面色彩”躍入眼帘。

余嘉介紹,從2002年開始,他有意識地記錄三星堆遺址變遷,並在2021年成為首位獲准進入考古工作艙內部拍攝的唯一第三方攝影師。為了拍好三星堆,他不僅鑽研三星堆文史,還與專家交流切磋,並運用獨到光影構圖捕捉文物出土的珍貴瞬間。

鏡頭“撥開”歲月塵土定格經典瞬間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現場,余嘉手執相機,趴在多功能考古操作平台上懸空拍攝。身子下方的坑裡,密密麻麻的文物堆疊,他靠著頭上的探燈,在明暗之間,記錄下這些文物的“蘇醒”瞬間。

在工作人員的清理下,一尊青銅人頭像半邊臉露出土面,半邊臉藏於土中,神秘庄重的感覺,在這一刻達到頂峰。等了數周,就為這一刻,余嘉庄重地按下相機按鈕,將這樣的“易逝瞬間”定格為永恆,一股熱流隨即涌上心頭。即便過去了幾年,回憶起當時的拍攝時刻,余嘉依然覺得感動。

2021年,隨著三星堆遺址開啟新一輪考古發掘工作,余嘉被邀請進入考古現場,與深埋地下的三星堆文物近距離親密接觸,也成為進入三星堆考古工作艙內全程拍攝考古發掘第一現場的第三方攝影師。拍好發掘中的文物,看似簡單,卻不容易。躺在坑裡的文物,與自然界裡的景物不相同,它們並沒有四時變化,只是躺在時光暗處,述說著神秘的往事。

用鏡頭“撥開”歲月塵土,在一個個“經典瞬間”,余嘉嘗試用影像藝術還原當時的場景,給大眾留下想象的空間,“同時,我又需要不過多地加入主觀想法。”

這樣的拍攝理念,使得人們從光影的角度,看見一個神秘、庄重的古蜀文明倩影。“不過,定格文物美學的照片,拍起來卻並不容易。有時,你需要長時間耐心等待,才能定格3000年的‘回眸’。”

余嘉記得,2021年6月的一天,他接到電話,三星堆遺址3號坑青銅大面具即將提取。拿上相機,余嘉駕車前往,不敢耽誤半秒。青銅大面具很早就露頭了,他需要等待這樣的出土時刻。用什麼光圈、哪個角度拍攝……在前往的路上,余嘉早已在腦海無數次演練此次拍攝。

穿上防護服,躺在坑底,舉起相機,青銅大面具被緩緩升起,一股庄嚴的壓迫感涌向余嘉,讓余嘉瞬間屏住呼吸。而后,考古工作人員任俊鋒望向大面具,“就是這一秒!”按下按鈕,人和面具“跨越3000多年的凝望”被定格,這張照片隨后也火爆全網。

虎頭龍身青銅像發現於三星堆8號坑。最 開始,余嘉希望拍攝出這件文物猶如飛龍一樣的身姿,不過因為當時其躺在坑裡,且造型有殘缺,周邊又分散著其他文物,讓構圖一度陷入瓶頸。“拍了一下午,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角度。”余嘉垂頭喪氣地收拾器材,准備離開。這時候,考古工作人員叫住余嘉,讓他換個角度。回頭的時候,余嘉倒對著文物,虎頭龍身青銅像騰躍矯健的身姿映入眼帘。“就是這個感覺!”余嘉立即重新擺弄設備開拍,頗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之感。

出土於三星堆8號坑的銅神壇,經過修復與觀眾見面,反映的是一個祭祀場景,古人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神壇整體高度近1米,大致可分為台基、人像、神獸3層,下半部分為鏤空結構。作為神壇,如何才能拍出其恢弘、神秘、庄重的氛圍感,是余嘉一直思考的問題。他在光上做文章。一束頂光照亮神壇,余嘉又讓另一束燈光從側面進入,將鏤空部分照亮,光影之下,明暗變換,庄重的氛圍感立即烘托出來。如今,再看這件文物照片,仍能在明暗光影中,感到一股氣場從照片中涌出,十分肅穆。

用影像實現跨越時空的“雙向奔赴”

“看這件文物,你們覺得它是什麼材質?它是凹的還是凸的?”指著一張圖,余嘉問道。余嘉的揭秘讓人感到意外。“這是土壤,從正面看它是凸的,你倒著看,它又是凹的。”余嘉回憶,一次發掘中,工作人員提醒他,文物給土壤留下了“禮物”。起初,余嘉對這一提醒不以為然,直到他自己走入坑底。隻見青銅人頭像提取后的土壤上,留著一個鮮活生動的人頭像印記,一股難以言說的震撼直沖腦頂。在這樣的瞬間裡,滾滾時光像是霎時消失,他被眼前的文物印跡拉回到古蜀,遙遠的時間芳華浮現於眼,觸手可及。

他將這組照片命名為《時光·印跡》。在3000余年的時光裡,這些文物和土壤連為一體,又在擠壓中,用時光作畫,將文物倩影留存於土,成為時間謎語。

這樣的印記並不少見。青銅鳳鳥被提取出土,轉過頭,余嘉驚喜地發現,青銅鳳鳥的顏色和造型被“拓印”在土壤上。隨著時間流逝,這些造型和顏色將在土壤上消失。余嘉拍下這樣的瞬間,若干年后,人們透過照片,可以看見土壤上鮮艷的色彩,在影像中感受其“生命”的絢爛。

在另一張照片,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剛剛出土,上面還留存著土壤和鏽跡,余嘉拍下其“破土”面貌。為了保護文物,這些土壤、鏽跡隨后將會被工作人員清理,人們將很難再看見這樣的文物面貌。“我喜歡拍攝這樣的照片,是因為你能透過影像感受到一種滄海桑田,感受到時光留下的印記。”

“當歷史無法重現,我們就用影像的方式去想象曾經的繁榮。”余嘉覺得,自己拿起相機,記錄這些文物出土的瞬間,也讓人看見吉金重光的曼妙。這個時候,影像成了一種語言,將三星堆所經歷的沉睡時刻、蘇醒時刻娓娓道給更多人聽。此時此刻,影像和文物都鮮活起來,仿若有了生命,實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雙向奔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邊鈺)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