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四川這4家博物館進入春節國內熱門博物館熱度前十

2024年03月08日08:3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文博這樣火起來

剛剛過去的春節大假,四川博物館再次火出圈。網絡大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國內熱門博物館熱度前十名中,有4家博物館來自四川,分別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其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館8天進館人數達到75萬余人次,其他3家上榜博物館也幾乎天天爆滿。

春節火爆的博物館不隻上榜這4家。來自四川省文物局的數據顯示,春節大假8天,全省博物館、紀念館接待觀眾7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92%,在全國排名靠前。

四川的博物館為什麼這麼火?

回首近年來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歷程,可以明顯看到,除博物館數量不斷攀升之外,還不斷做精展覽、做活展陳、做出差異化定位,以優質的文化產品、精彩紛呈的活動和服務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文物活起來,講好中國歷史故事的四川篇章。

資源豐富 特色十足

展示天府之國深厚底蘊

在2024年春節國內熱門博物館熱度前十榜單出爐后,不少川內文博人敏銳地發現,四川上榜的4家博物館有兩個顯著的共同點:它們都各有特色,並且都在春節期間依托各自定位,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源源不斷的觀眾。

四川作為天府之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文博二級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博物院原院長吳志躍認為,巴蜀文化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三星堆、金沙、武侯祠、杜甫草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不同種類的博物館,成為四川吸引國內外游客的法寶之一。

排名熱度榜榜首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全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和三國文化集中展示地,在唐代便引來詩聖杜甫尋訪,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名句,如今更是全球三國文化迷必到之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詩人先后在此居住近4年。今天的草堂已成為一塊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正如學者馮至所說:“人們提到杜甫時,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都是依托3000多年前古蜀王國的兩個都城遺址而建的博物館,兩者收藏的大量青銅器、金器、玉器、象牙等文物震撼人心,揭開了古蜀國的神秘面紗。一位遠道而來的觀眾在參觀博物館后由衷感嘆,“看到華麗的青銅神樹、高大肅穆的大立人以后,才明白為何三星堆能夠‘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四川博物館資源遠不止於此——廣元市千佛崖石刻藝術博物館、皇澤寺博物館擁有珍貴的唐代石窟寺資源﹔遂寧宋瓷博物館收藏的瓷器一展宋人高雅審美﹔彭州市博物館收藏的金銀器來自“天下金銀第一窖”,精美絕倫﹔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化石遺跡,更是全球聞名。在四川400多座博物館中,還擁有自貢中國彩燈博物館、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等“國字號”博物館。四川中國白酒博物館也落戶四川並正在抓緊籌建。

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四川的博物館展開了高質量發展的更多探索。依托博物館自身特色舉辦文化節慶活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系列探索亮點紛呈、精彩呼應。

2024年春節期間,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了成都大廟會,主題燈展、仿古祭祀、游喜神方等活動,讓觀眾在觸摸三國文化之外還充分感受地道成都年味﹔成都杜甫草堂的詩聖文化節、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新年大典以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太陽節,通過深入挖掘博物館自身特點打造特色文化活動,吸引著有不同興趣愛好的目標人群﹔四川博物院、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邀請專業人員表演舞龍巡游以及非遺活動,增加節日氛圍……有創新、有年味的活動助力百姓歡歡喜喜過大年,也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覽多元 精品不斷

文博大餐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春節,成都博物館每日的門票均被一搶而空,其舉行的收費特展“風華萬象”同樣人流如織。與此同時,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印加——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也是迎來眾多參觀者。展覽多元、精品不斷,這是近年來四川文博展覽的一大特色,也因此不斷擦亮博物館文化品牌、吸引八方觀眾。

很多人還記得去年夏天成都博物館“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吉金萬裡——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兩場展覽的火爆場景。兩個特展,觀眾數量雙雙突破100萬人次。

驚人的數據背后,是文博大餐的獨特豐盛,以及四川文博人對時代脈搏的敏銳把握。

“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為了一場追本溯源的一“字”之約,成都博物館一層特展廳展覽匯集了來自40家文博機構的220件重磅文物,地域跨越全國20個省、直轄市,勾勒出漢字與中華文明相生相發、相互成就的歷史長卷。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吉金萬裡——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集結了西南5省市精品文物294件/套,構成了我國目前規模最大、文物等級最高的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專題展,特色十足、民族風情濃郁的各式青銅器讓觀眾過足了眼癮。

“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特色大展,欣賞各地明星文物,這得益於省市政府對博物館的大力投入和政策扶持。”四川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展覽模式從滿足公眾‘好奇心’開始,吸引公眾走進博物館。最終,讓更多觀眾愛上博物館。”數據顯示,“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85%以上的觀眾為年輕人,逛博物館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更多博物館在經費不多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館藏文物和策展優勢,打造出一系列小而精的展覽,收獲觀眾好評。

據了解,春節期間全省各地文博場館推出的主題特展多達100多場。四川博物院“龍行中華——2024年春節賀歲特展”以三星堆新發現的青銅龍形飾和館藏精美文物,以及豐富的圖文資料,揭開龍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連綿不絕。這個小而精的展覽在吸引觀眾之余,也吸引了多家主流媒體向海外推薦宣傳。策展人還通過向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借用多件龍形宋代石刻文物,帶火了瀘縣的龍文化,探索出資源共享的有效路徑。此外,宜賓市博物院“來自大灣區的祝福——佛山木版年畫精品展”、瀘州市博物館“龍行玖玖 福氣滿滿——龍文物迎春特展”等也引發了觀展熱潮,從一個側面顯示出“卷”起來的博物館正在以豐盛的文博大餐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科技應用 新奇體驗

博物館變得好看更好玩

“現在的博物館都這麼炫了嗎……”今年春節大假,廣漢市民江新雨參觀完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后,在朋友圈發出感嘆。相比老館陳列,新館不僅上新了大量新出土文物,24個數字化展項更是豐富了參觀體驗和知識傳播。借助AI算法,青銅神壇等3件新出土器物成功跨坑拼接及虛擬修補復原,並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仿制品,向游客重現文物神採﹔“方艙考古”展項採用最新的裸眼立體新媒體技術再現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發掘工作。此外,“三星堆遺址多媒體沙盤折幕”依托大型沙盤模型,實時演繹出一幅三星堆古城整體畫面,再現了古蜀王都的恢宏景象。

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推動新時代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數字化保護利用和展陳是重要途徑。新技術的大量運用,拓寬了傳播路徑和展示手段,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互動設計更是增加了觀眾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探秘館內,一個“溫度孵蛋”展項吸引了不少觀眾的參與。隻要觸摸現場的溫度感應裝置,就能讓一顆恐龍蛋破殼,再逐漸長成小恐龍。“探秘館的活動讓我們在輕鬆愉悅中獲得難忘體驗。”一名觀眾興奮地表示。化石是冰冷的,一旦加上高科技手段,就讓參觀變得趣味化。博物館活了,人氣也旺了。僅今年春節,自貢恐龍博物館參觀人數就超過24萬人次。

展廳虛擬漫游、文物3D建模、游戲互動體驗、雲上展覽……科技運用於博物館的做法在四川已十分普遍。在四川博物院“遠古四川”展廳,觀眾可以在電子顯示屏裡體驗打制舊石器﹔屏幕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著名古人類學家高星還適時答疑解惑。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再現金沙”VR眼鏡、“考古時空門”祭祀區虛擬漫游等沉浸式項目,不僅可以讓游客了解遺址的歷史,還能感受考古發掘的樂趣。在成都博物館,5G+VR全景直播支持在線博物館漫游,觀眾足不出戶便能實現“想去哪裡去哪裡”。

有專業人士介紹,四川以及國內部分博物館在展陳與公眾互動方面,已經超越了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館。更重要的是,數字化建設始終以文物和文化遺產為載體,以傳播歷史文化知識為己任,以科技創新賦能文化建設,以互聯網思維催生中華文化的創新表達,創新傳播文物價值。

融合創新 激發潛能

逛博物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博物館可以做什麼?以前主要是看文物,現在的博物館則成為一座學習的大課堂、一個新的文化消費場地。逛博物館,已經成為當下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

走進博物館,可以看到孩子們或行走展廳認真聽講解,或在公共空間愉快地臨名家字帖、做非遺手工等。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場所與載體,正在通過各種深入淺出、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讓博物館蘊含的歷史文化變得可觸可感。

四川博物院2023年開辦的蜀繡親子體驗班,讓小朋友們有機會學習到國家級非遺蜀繡的針法。雅安市博物館開展的拓片制作及臉譜繪制課堂,臥龍自然與地震博物館以大熊貓與自然生態為主題舉辦親子游學等活動,受到追捧。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省博物館共開展各類社會教育活動近7000場。

“博物館教育功能不斷豐富,既體現了博物館的社會責任感,也反映出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敬仰。”四川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盛建武表示。

博物館文創產品走紅,助力傳統文化“跨界”“破圈”。2023年,全省博物館文創收入超2.4億元,其中三星堆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收入超1億元。品嘗一根面具冰淇淋,或者直接通過文創產品“把博物館帶回家”,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時尚選擇。

四川的博物館,不斷向公眾揭開天府之國深厚的歷史底蘊,展示出博物館生機勃勃的發展新貌——

策展人制度的探索方興未艾。“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等多個以需定供菜單式展覽受到觀眾熱捧,策展隊伍正茁壯成長。

高校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日益活躍。成都自然博物館填補了四川沒有綜合性大型自然博物館的空白,四川大學博物館、四川報業博物館也成為觀眾新的文化打卡地。

民營博物館積極發揮作用。2024年2月4日,西昌建川電影博物館聚落正式開館,西昌將依托博物館業態,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助推涼山州創建四川省文藝副中心。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陳毅紀念館、江姐故居陳列館、趙一曼紀念館等場館,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300多家中小博物館展陳提升,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成渝兩地館際頻頻互動,巴蜀文化共放華彩……

博物館火了!活起來的文物就像一扇扇窗戶,讓人們與悠久燦爛的歷史相遇,與多元共生的文明交融。文化自信的種子,也在一場場“雙向奔赴”中,在觀眾心裡生根發芽,最終匯聚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強大精神力量。(吳小玲)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