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就是我們的家,守住這片森林,就守住了家——
除夕孤峰頂 瞭望員與青山相伴

2月9日,除夕,攀枝花市鹽邊縣漁門鎮光頭山山頂,值下午班的火情瞭望員余啟剛推開房門,陽光洒滿了光頭山瞭望塔的院子。
光頭山,既奇且險,山頂絕壁如削,四周的山峰都森林茂密,唯獨這裡是光禿禿的。在這兒可以觀察到鹽邊縣大部分區域,發現任何一處出現火情,瞭望員都能在10秒內快速反饋至縣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平台。上世紀70年代,光頭山山頂建起了防滅火瞭望塔,余啟剛是這座瞭望塔的第三代火情瞭望員。
目前,光頭山瞭望塔有余啟剛、徐光祥、周宗均、胡超凡4名瞭望員,他們分為兩組,每半個月輪班一次。
“想著今年要在山頂過年,換班時我們就帶上了火鍋底料。”臨近中午,余啟剛拿出火鍋底料、豆腐皮、臘肉、牛皮菜……開始忙活起來。
去年12月起,攀枝花市進入新一輪森林草原防火期,瞭望台上24小時都不能離人。當熱氣騰騰的火鍋端上桌,余啟剛隻能先吃,然后換徐光祥吃飯。
午飯后,余啟剛給家裡打了通視頻電話。電話那頭,孫女問他什麼時候回家,他向孫女承諾:“元宵節回去。”挂了電話,余啟剛起身上樓前往瞭望台和徐光祥換班。
下午值守期間,52歲的余啟剛一邊觀察著四周的青山,一邊和記者聊起20多年的瞭望生活。瞭望,看起來是個簡單的工作,但余啟剛說,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瞭望員用了整整6年。“2002年,岳父上了年紀,便讓我替他上山值守,他教我的第一個本領就是記地名。光頭山東面,是紅果彝族鄉的鄧家埡口﹔西面,是格薩拉彝族鄉岩上岩下片區﹔北面,是國勝鄉白靈山原始森林﹔南面,是漁門鎮高坪梁子。隻有記好每一座山、每一條溝、每一道山梁、每一個村庄的名字,才能在火情發生時,准確無誤傳遞預警信息。”
余啟剛說:“曾經,這座瞭望塔一天報告了十幾二十次火情。但近年來,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多了,老百姓防火意識增強了,火災預警大幅下降,現在一年也遇不見幾次火情。但我們的瞭望工作仍然不能有絲毫馬虎。山腳下就是我們的家,守住這片森林,就守住了家。”
除夕的夕陽落下,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談到新年心願,余啟剛說:“很簡單,願一家人平平安安,護林防火也一切平安。”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攀枝花觀察 湛璐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