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對於大模型我們應該關注什麼

2023年11月06日09:1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對於大模型我們應該關注什麼

  11月1-2日,首屆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在英國舉行。據新華社報道,與會國簽署《布萊切利宣言》,同意通過國際合作,建立人工智能(AI)監管方法。與會國認為,人工智能已經部署在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在為人類帶來巨大全球機遇的同時,還在網絡安全、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帶來了重大風險。我國派代表參加此次峰會,表示將切實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促進人工智能技術更好造福於人類,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為AI領域的大事,GPT(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的出現給全世界帶來了沖擊,也意味著信息領域向通用人工智能(AGI)邁進了一步。

  今年10月底在沈陽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上,“大模型”是被提起頻次最多的詞。130個技術論壇涵蓋了人工智能、安全、計算等30余個信息科學及其應用領域。無論是大會報告,還是技術論壇,都有大模型的專題。隻要是明確討論大模型的論壇往往會場都會爆滿,門口都站滿了聽眾。即使一些論壇主題中沒有涉及大模型,發言者在介紹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成果時也大都會涉及。

  目前,大模型已滲透到各個領域,生物制藥、智能交通、無人駕駛、海洋監測、網絡安全、智慧醫療、公益助殘助老,以及音樂、繪畫,幾乎所有的社會生活領域都與大模型產生了連接。大模型的研究進展怎樣?大模型還有哪些神秘之處?

  在CNCC大會報告中,英國利茲大學計算機學院講席教授徐潔介紹了“大語言模型訓練優化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介紹了知識增強大語言模型的研究進展和應用……

  在應用探索方面,復旦大學教授宋志堅介紹了大模型在醫學圖像智能診斷中的應用,特別是大模型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及展望。浙江大學教授卜佳俊介紹了通過多模態大模型處理圖表、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的技術,讓視力殘障人士聽得懂衣服尺碼表、物品形狀尺寸,實現無障礙購物……

  復旦大學教授邱錫鵬認為,大模型帶來的最大突破就是由原來單一功能弱人工智能系統,變成通用人工智能系統,並牽動了整個計算機領域發展。現在計算機領域各個方向都在和大模型產生緊密聯系,類似於一個“強引擎”,從而把各個學科聯系在一起。

  百川智能聯合創始人茹立雲提到,大模型技術不斷演變,准確率也在提升,但是現在面對一些准確率需求比較高的產品時,還是無能為力。怎樣解決這些問題,讓大模型真正地進入廣泛應用層面,是一個大問題。他認為,解決准確性的問題,要有不同的思路和相應的研究,把大模型能力和傳統精准性機器學習或專家系統對接,讓應用落地。

  多模態和具身智能也是嘉賓們提及最多的兩個大模型發展方向。多模態就是大模型可以跨越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多種數據模式。而具身智能則是相對過去依據抽象數據運行的“非具身”互聯網AI,今后AI與人形機器人結合會產生一種智能機器。具身智能,尤其是多模態具身智能被看成AI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近期,有人用GPT4根據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信息,進行個人隱私數據預測,准確率很高,這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這意味著,如果有人利用大模型作惡,或者做不合法的事,人類將面臨挑戰。作為網絡安全領域的資深專家,北京賽博英杰科技公司創始人譚曉生對於大模型進一步發展的安全性方面有很多擔憂。

  “人類創造工具、駕馭工具,大模型也是一種促進人類能力增長的工具,本身這個工具掌握在誰的手裡?掌握在全世界最正義的科學家手裡,自然能夠為我們人類發展服務,這是一個本質的問題。”茹立雲說,現在全世界最聰明的一批人都在想著如何利用好它,因此從本質上不需要擔心,按照文明演進的方向發展就可以了。

  “從技術角度來說,大家看到了(大模型)的優勢,技術進步是大家共同的需求,這是歷史的趨勢。”智譜AI的CEO張鵬認為,技術本身無錯,但面對一個技術或一個全新的東西,大家對它一知半解、又好奇心特別大的時候,其實是特別危險的。反過來講,做技術的、做研究的這些科學家、工程師,就要進一步努力地了解技術背后的原理。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國漢堡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張建偉提出,大模型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理論上要創新,另一方面在應用上能夠真正產生價值,使大模型熱潮能夠可持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新玲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