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動力新一代固體飛行器研發生產基地開工
商業火箭將實現“資陽造”

項目開工
●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一期計劃投資7000萬元,布局靶標系統總裝生產線和固體火箭部分業務生產線﹔二期項目規劃建設第2棟總裝總測廠房、部段裝配工房、非危險品庫房、科研綜合樓等
●資陽著力打造以商業航天為重點的國防科技工業產業集群,一系列扶持政策將給企業在研發前沿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探索應用場景等方面帶來更多幫助
10月31日,星河動力新一代固體飛行器研發生產基地在資陽臨空經濟區開工。
該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計劃投資7000萬元,用於建設1棟總裝總測廠房以及配套動力中心等,布局靶標系統總裝生產線和固體火箭部分業務生產線﹔二期項目規劃建設第2棟總裝總測廠房、部段裝配工房、非危險品庫房、科研綜合樓等。兩期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星河動力為何將生產基地落在資陽?這又會對當地產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為何落地?區位優勢和產業扶持是主要考量
作為資陽引進的首家航天科工企業,星河動力為何選擇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將生產基地落在資陽?
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百奇坦言,主要基於兩點考慮,即區位優勢和產業扶持。
先看區位優勢。“資陽地處成渝之間,已經形成配套成渝、輻射全國的產業優勢。”在劉百奇看來,這些區位優勢將進一步推動供應鏈標准化、模塊化、產品化。以生產端為例,川渝兩地已經形成從上游火箭制造、衛星制造,中游衛星發射和地面設備制造,下游衛星運行、產業應用等完備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再比如,在人才培育上,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川渝高校在航空航天、機械制造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實力雄厚,能夠源源不斷地為企業輸送人才。此外,資陽距離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不遠,也是企業考慮的優勢之一。
產業扶持方面,劉百奇表示,近年來,隨著民營企業在衛星制造、火箭發射領域嶄露頭角,商業航天行業從小規模生產向大規模量產轉化,作為商業火箭企業,星河動力一批產品已經進入或正准備進入量產階段。“我們迫切需要建設新一代固體飛行器研發生產基地,大幅提升我們的產能。”在劉百奇看來,資陽著力打造以商業航天為重點的國防科技工業產業集群,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將給企業在研發前沿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探索應用場景等方面帶來更多幫助。
影響幾何?壯大商業航天產業“主鏈”,拓展智能制造“輔鏈”
35天完成500米長項目保通道路建設,17天完成一期項目用地清表場平……看著活動展板上一個個時間節點,資陽臨空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袁勝兵滿是感慨。“為了推動項目早日破土動工,有時候一天要打上百個電話。”
為何推動如此之快?“因為資陽有需要。”袁勝兵表示,星河動力等龍頭企業的到來,給資陽臨空經濟區乃至資陽市追夢航空航天的底氣。“當前,我們已經布局了商業衛星電推進系統、電磁發射技術試驗等,未來將推動空間軌道服務飛行平台、新型航天動力研制產線等建設,不斷壯大航天科工產業的‘主鏈’。”
一條條“輔鏈”也在壯大。在資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看來,星河動力項目的落地,將帶來高端研發、生產、試驗和服務資源,並吸引大批高精尖科研技術人才,進一步促進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舉個例子,商業航天產業和汽車機車產業,看上去雖然是兩個毫無聯系的產業,但都屬於裝備制造業,不少技術原理相通,這有利於企業嘗試拓展技術水平高、市場價值高的新賽道,為資陽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蓄勢儲能。”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