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四川綿竹:“四書止紛”唱響新時代“楓橋經驗”

2023年11月01日17:35 |
小字號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近年來,綿竹市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四書止紛”工作為抓手,積極創新制度、健全機制,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效能和基層治理水平,豐富“楓橋經驗”的內涵,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在九龍鎮棚花村,村民鄧清榮有一棟閑置多年、面積約300多平方米的農房。他想通過農房使用權流轉交易變現,但是流轉涉及的房屋資質、產權債務、使用范圍等一系列問題卻困擾著買賣雙方。

針對違法違規買賣宅基地導致的矛盾糾紛多發問題,九龍鎮推出了“四書止紛”工作法。棚花村村委會把農房使用權流轉交易雙方請到村委會,召集農交所、公証處、司法所等工作人員和律師開展現場法律服務,交易雙方簽訂了《閑置農房使用權流轉標准合同書》《律師法律審查意見及見証書》《公証書》《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鑒証書》。有了“四書”作保障,鄧清榮再也不用“望房興嘆”。

棚花村村民袁大爺去世后,家中農房閑置,他的妻子和兒子打算將房屋變賣。來自省外的王先生想要在綿竹沿山購房定居,在得知小袁有意賣房后,兩家人一拍即合,希望盡快達成買賣《協議》。但農村房屋是以戶為單位,戶主袁大爺去世,應辦理相關手續。如果直接簽訂合同,雙方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王先生對此猶豫不決。了解到交易雙方的顧慮后,棚花村採用“四書止紛”工作法,及時為雙方辦理了合法手續,避免了不良后果發生。

“四書模式”以法律視野規范農房使用權流轉程序和資料為要件,提前規避可能產生的各類糾紛風險,使大量不合法、不合規的現象被及早發現,通過輔導引入法治正軌,更能做好各種不良情況的預判預測,減少矛盾糾紛發生,以促進農村閑置農房良性流轉,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在“四書止紛”工作法的推動下,棚花村沉睡的閑置農房“活”了起來,已有20余戶農戶通過流轉,實現總收入300余萬元。流轉業主對閑置房屋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后的房屋成為棚花村民宿產業發展的一個亮點。近年來,九龍鎮閑置農房使用權流轉交易有關訴訟、治安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實現了“三個零發生”。

為讓更多人了解“四書模式”,打消交易雙方的顧慮,我市相關部門、鎮(街道)工作人員奔走於村頭巷尾、田間地頭,向村民講解“四書模式”的作用及意義,最大限度盤活閑置資源,不斷激活鄉村發展活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四書止紛”工作法是綿竹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一個縮影。今年,在九龍鎮打造了“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平台,探索推廣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特色工作經驗,不斷激活農村基層治理“神經末梢”。2022年,全市排查矛盾糾紛8350件,化解成功8347件,化解成功率98%,實現矛盾糾紛及時發現、及時調解,構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記者 周韻)

來源:綿竹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