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2000多年前的三件“成都”兵器在這場大展上首次齊聚

2023年05月29日08:02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2000多年前的三件“成都”兵器在這場大展上首次齊聚

  ■ 5月26日傍晚,“吉金萬裡——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從5月27日起正式向公眾開放,持續至8月27日。

  ■ 此次展覽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展品數量最多、文物等級最高的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專題展。展覽匯聚了來自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5省區市32家文博單位以青銅器為代表的精品文物294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多達103件/套,更有88件/套文物為首次外展。

  ■ 這將近300件(套)精品文物來自5省區市的近百處考古遺址,向國內外觀眾呈現了當時西南地區豐富多彩、別具一格的社會生活圖景,也展示出中國古代西南地區百花齊放、多姿多彩的青銅文化以及中華古代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格局。

  最古老的銅鼓

  最奇特的套頭葬

  本次展覽中的展品約有四分之一來自雲南,它們出土於晉寧石寨山古墓群、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昆明官渡羊甫頭古墓群、昆明呈貢天子廟古墓群等遺址,都極富古代滇文化特色,生動反映了當時古滇人的生產、生活、戰爭、祭祀等社會場景。

  長長的銅矛上,“殘酷”地吊著一個雙手被縛在身后的人﹔儲存海貝的容器蓋子上,鑄著栩栩如生的馴馬場面﹔華麗的綠鬆石珠串和紅瑪瑙項鏈,金燦燦的劍鞘裝飾,五彩斑斕的“珠貝”……

  值得一提的是:銅鼓是西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出土器物之一,雲南楚雄萬家壩型銅鼓更是世界八大類型銅鼓的源頭和祖先,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最原始的銅鼓。鼓上的太陽芒紋、蛙紋與三星堆、金沙的太陽崇拜表現方式十分相似。

  展覽中還有一件造型古朴的飾虎銅釜,看上去普通,其用途卻非常獨特——它出土的時候,是套在墓葬主人頭部的。也就是說,當初埋葬此人之時,就在其頭部套了一口大銅鍋,這就是極為罕見的“套頭葬”。套頭葬是貴州省赫章縣可樂鄉戰國至西漢墓葬中發現的一種特殊葬俗,其基本特征是在死者頭頂套一件大型金屬釜(個別為銅鼓)埋葬,釜側立墓坑一端。

  這種奇特的葬式,在史籍上未見有記載,並且在可樂遺址已發掘的墓葬中,也僅佔據較少的比例。貴州省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袁煒告訴記者,目前在距離可樂遺址不遠的輔處遺址,和柬埔寨波赫遺址也都發現了套頭葬。

  三位武士的兵器

  穿越時空驚奇聚首

  此外,這場展覽最大的一個亮點,是首次同台展出了目前考古發現中僅有的三件刻有“成都”銘文的青銅器。它們都是兵器:兩支矛,一支戈。

  最早發現有“成都”銘文的虎頭紋青銅矛,1985年出土於四川雅安滎經縣的古城村。當時是在一座年代屬於戰國晚期的船棺葬內發現,其蛟部鏨刻“成都”二字,轟動一時。

  1987年,在四川廣元青川縣白水區(現沙洲鎮),一農民在田間勞作時發現一件頗似鐮刀的物件,后被文物專家認定為一件2000多年前的青銅戈。戈的內部兩面都刻有銘文,其正面可辨“九年,相邦呂不韋造。蜀守宣,東工守文,丞武,工極,成都”字樣,背面鑄文“蜀東工”。

  短短一行字,透露出豐富重要的信息:這件銅戈是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由“相邦”呂不韋監造。相邦即相國,比丞相職務更高。根據秦國規定,丞相負責全國政務,鑄造兵器自然由他監督,因此要刻上其名。據史料記載,也是在秦王政九年,與呂不韋關系密切的嫪毐作亂,秦王政對嫪毐處以極刑,並罷免呂不韋,次年便殺了呂不韋。這種“呂不韋戈”,迄今在國內僅發現4件,而廣元青川的這件,極可能是呂不韋在世時監制的最后一批銅戈,因此也是國家一級文物。

  2016年9月,在成都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發現了一處戰國墓葬群,出土隨葬器物300余件,包括陶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玻璃器及銅錢等。 “成都矛”便是其中之一。這一發現印証了:至少在戰國晚期,成都的城市稱謂就已存在並被當地人廣泛運用。

  這三件刻有“成都”銘文的古代兵器,在各自重見天日之際,都曾轟動一時,每件都赫赫有名。而這回在金沙的青銅器大展中首次齊聚,更令人不禁想象:當它們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代,森嚴立於戰士手中的威武模樣。(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