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如何讓短視頻助力青少年成長

2023年05月29日08:5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讓短視頻助力青少年成長

  前段時間在短視頻平台上,很多人跟著健身博主劉畊宏跳操,掀起居家健身熱潮。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與傳播研究》雜志責任編輯韓博也被劉畊宏圈粉,“每天晚上跟著他一起運動”。

  而“國羽驚天大逆轉”等短視頻則讓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薛文婷印象很深。在她看來,超越自我、不畏艱難的體育精神通過短視頻傳播,能夠幫助青少年培養積極的心態、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在編寫《短視頻與青少年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韓博特意分析了這種現象。他舉例說,“抖音平台上‘科學知識’‘藝術美育’‘強身健體’等內容,受到歡迎。青少年在社交過程中,希望成為圈層中話題的參與者,短視頻已經成為他們重要的信息來源和獲取知識的渠道。”

  5月26日,中國青年報社舉辦“探索短視頻助力青少年發展研討會”,來自業界、學界的一些學者嘗試探討短視頻和青少年的關系,並提出一些問題的解決辦法。當下,我們如何看待青少年網絡沉迷現象?短視頻怎樣助力青少年成長?

  破解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的關鍵在“疏”,不在“堵”

  從“游戲機少年”“網癮少年”到“短視頻少年”,韓博形容,這屆青少年“伴網而生”。一方面,短視頻可以幫助青少年了解社會、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另一方面,家長擔心自家孩子沉迷網絡,模仿不良內容。

  “防網絡沉迷,隻靠企業是不現實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艷說。

  通過多項調查,孫宏艷發現,未成年人如果出現過度使用網絡產品的情況,往往有以下幾個特征:比如,首次上網時,年齡較小﹔家長把手機和電腦作為孩子的“電子保姆”,對孩子陪伴少﹔家長在教育模式上偏疏忽型、放任型﹔青少年沒有目標、迷茫,人際關系比較差、經常感到孤獨自卑被否定等。

  《報告》也印証了孫宏艷的觀點,造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包括心理壓力大、社交關系匱乏、幸福感缺失等因素,媒介工具並非唯一的核心因素。

  對於青少年刷短視頻這件事,還得看到另一面。

  2022年,有45位院士、4位諾獎得主與近400位經過認証的教授,在抖音平台分享科學理論和研究成果,名師在短視頻平台“組團營業”。教授、藝術家、運動員做客“唐詩三百首”等欄目為青少年講授文明精粹。《報告》在評價該現象時說:“短視頻平台在科學知識、文化藝術、運動體育等領域,成為青少年獲取新知的工具。”

  “破解青少年沉迷短視頻問題的關鍵在‘疏’,不在‘堵’。”薛文婷說。

  “短視頻平台防沉迷,需要家庭引導、學校教育、社會協調、自我規范。”韓博說,不僅要培養青少年網絡平台自律意識,還要增強家庭引導,加強學校教育,健全社會層面協同監管機制。

  “青少年模式”推出5年,未來如何提升

  2019年,各大短視頻平台推出了“青少年模式”。經過5年的發展,“青少年模式”對使用時長、使用時段、使用功能進行了嚴格限制。

  然而,在青少年模式下,人們發現內容供給比較單一,短視頻平台防沉迷標准並不統一。《報告》中也提到了這些問題。

  在韓博看來,不同年齡的學生,認知程度和關注點相差很多。目前,不同短視頻平台設置的防沉迷標准不同,堅持社會責任感還是留住用戶,讓很多平台陷入兩難,一旦某個短視頻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標准設置過於嚴苛,就會導致用戶流向其他標准寬鬆的平台,影響整體防沉迷的效果。

  孫宏艷分析,孩子之所以不喜歡青少年模式,是因為供應的內容沒有尊重青少年成長規律,單一且無趣。而家長往往缺乏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青少年模式不了解、不會用,或者寄希望於平台能解決一切問題。

  孫宏艷認為,未來短視頻的內容高質量發展應有4個標准:一是要多元化,不僅讓孩子看有意義的內容,還應讓他們看有意思的內容﹔二是要科學化,要解決目前內容池低幼化的問題,多學科合作,把現有的豐富的內容分年齡段、分層級展現﹔三是要個性化,應該根據自身平台的用戶特征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四是主流化,在內容供給、內容審核上應該更積極向上。

  “青少年模式不僅要打造更堅硬的技術盾牌,而且要豐富青少年模式下短視頻內容推送,讓未成年不再‘翻牆’出去看視頻。”清華大學法學院助理研究員、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長助理劉雲建議,要建設和完善“青少年模式”,才能更加“適小化”。

  優質短視頻有助青少年成長,青少年怎樣善用、巧用、活用

  韓博分享了一個感受:一次,他在菜市場看到一個女孩拿著平板電腦學知識,那一刻,他意識到短視頻不是純娛樂的工具,在幫助很多青少年獲得知識,激發他們探索世界的欲望。韓博和團隊在江浙地區調研時注意到,很多中小學要求,學生拍攝Vlog提交作業。

  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王靖雨也注意到,青少年很喜歡用短視頻的方式表達,“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利用工具編排腳本、拍攝視頻,讓青少年自己去創造和傳播,他們自己生產的作品反而能更好抵達青年群體中。把短視頻作為道德教育、經典教育、媒介素養教育的途徑之一”。

  “優質短視頻內容不僅幫助用戶增長科學知識,而且能在潛移默化中激勵青少年的科學熱情。”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教授雷靂說,“教師和家長熟練掌握短視頻新技術和新語言,在了解青少年喜歡的類型,引導他們正確使用和觀看短視頻。”

  “當然,比起保護或者禁止,我們更需要責任和擔當。”韓博希望,行業組織、行業聯盟牽頭制定青少年模式的標准,學校和企業共創優質內容,通過各方通力合作,盡快補齊防沉迷的短板,最大限度助力青少年的成長和生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想 溫維娜)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