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武侯:構筑上下同頻、多元共建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2023年05月26日15:2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武侯:構筑上下同頻、多元共建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武侯區錦城兒童友好社區天文館。

信托物業企業履職現場。

這個春天,成都市武侯區的街頭巷尾有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糾正城市不文明現象,如治理小區“飛線充電”、清除牛皮癬小廣告、勸導車輛不要亂停亂放……身著藍背心、紅馬甲的他們,是網格員、微網格員、志願者,是參與基層治理的社區力量。

武侯區以網格員、樓棟長為班底打造的“微網實格”治理單元,作為基層治理的“微力量”,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今年2月,武侯區委社治委升級全區670個“社區—樓棟長”微信群和5322個“樓棟長—居民”微信群,啟動試點社區樓棟微信群向企業微信群轉化運營,提升微信群管理效率,開通項目需求清單等功能,以回應居民生活訴求。

武侯區持續推進“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示范建設工作”,加大示范社區、示范小區建設力度,加快建設一批彰顯公園城市特質的幸福美好公園社區和良序善治充滿活力的居民小區,厚植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動人底色。

黨建引領+頂層設計 創建高品質示范社區示范小區

春滿玉林東路,呈“井”字形的6條街巷裡,葉吐綠、花綻蕊,生機勃勃。這裡是玉林國際化社區的一個縮影,作為成都成建制保留的小尺度街區,玉林在城市有機更新中堅持保留利用既有建筑,延續城市特色風貌,並因此而誕生了廣為傳唱的歌曲《成都》。

玉林街道近年來探索出黨建引領下的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機制,通過社區黨組織搭台,將區域化黨建、社會組織黨建、網格黨建和院落小區黨建融合,建立了“多業權街區共發展聯盟”,聯盟成員共150家,推動街區形成“自治+共治”工作合力。通過區域黨建聯席會,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省老體中心、省體育館、省環科院等15家單位的硬件資源和近萬平方米的場地資源整合起來。玉林街道培育了睦林長者互助社、玉東少年派等多個自組織,讓各年齡段居民都進一步融入社區。

2022年5月,武侯區出台專門工作方案,按照“鞏固提升一批、迭代升級一批、全新打造一批”的策略,選出29個社區,對既往百佳社區進行鞏固提升,對示范社區進行迭代升級,並同步新建一批市級示范幸福美好公園社區。

在創建進程中,武侯區整合資源,創新迭出:以錦城社區“一米高度看世界”為代表,在成都市婦聯指導下建成21個兒童友好社區。吉福社區探索實現老人養老“不離家、不離親、不離群”的美好願景,建設老年友好社區。楠欣社區在武侯區委政法委指導下創建“七無”平安示范社區。南橋社區以“華燈星耀”為特色,創建“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打造文化創意社區。七道堰社區集成建設“家門口”生態綠道、蜻蜓籃球運動館等場地,創建運動健康社區。長壽苑社區開展“家庭環保酵素制作”等活動,開發屋頂花園光伏發電、有聲書屋LED裝置等,探索打造“近零碳”社區的新路徑。

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徐家良如是點評:武侯區向外界呈現出一條由基層黨建激活基層治理的通路。在黨組織帶動下,全域單位協同合力,無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還是居民個體都能在共建共治格局中找到自身位置,構建起真正意義上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善解難題+智慧平台 創新治理織密“微網實格”

針對小區物業矛盾糾紛多發頻發問題,武侯區堅持問題導向,於2019年開始試點探索信托物業小區治理機制,歷經4年發展,成效顯著。2022年8月,武侯區獲批開展社區信義治理國家標准化試點。

信托物業是在怎樣的背景中誕生並發展的?2019年,一份國內小區物業服務調查報告顯示,各城市物業服務居民滿意度普遍偏低。武侯區也受困於此,“無論是‘包干制’還是‘酬金制’,都難以理順業主與物業企業利益關系,業主與物業之間普遍存在矛盾糾紛。”武侯區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從解決痛點出發的信托物業解決方案,通過社區、小區黨組織搭建多方協商平台,從源頭上有效破解難題——通過合同約定構建以業主大會為委托人、物業公司為受托人、全體業主為受益人的三方信義關系﹔將物業費、小區公共收益等設為共有基金,屬小區全體居民所有,除雙方協商確定一定比例酬金外,其余全部用於小區維護和管理服務﹔編制年度收支預算,實行共有基金“雙密碼”賬戶管理,研發信息公開平台,每位業主可以在手機上隨時查看每筆收支賬目及財務憑証﹔在合同中,確定社區、小區黨組織和居委會以及聘請的律師和會計師等作為監察人,享有與業主同等的監督權。

目前,成都已落地的近300個信托物業小區普遍實現了物業水平提升、居民滿意度提升、物業繳費率提高和物業矛盾糾紛大幅下降,小區管理服務走向良性循環。武侯區信托物業解決方案的相關實踐獲評全國落實“六保”任務創新案例、全國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案例,以及第二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優秀案例獎”優勝獎。

創新因子,在武侯區以樓棟長為基礎升級的“微網實格”中再次體現。分三步建起“微網實格”體系:第一步,在全區1824個小區(院落)大力開展黨建“四有一化”建設,建立黨組織795個,延伸至居民家門口。第二步,通過建立黨建聯席會、推行人員交叉任職等方式,帶領和協調業委會、居民小組、物業、樓棟長、居民群眾共建共治。第三步,以樓棟為主要單元,按30—100戶劃分微網格6162個,從小區黨員、自治組織成員和志願者中選配樓棟長。推動全區3021名機關黨員、1.8萬余名小區志願者和樓棟長配對成組,形成“1名樓棟長+1名機關黨員+N名志願者”的樓棟治理骨干力量,發揮小區治理“發現人”“落實人”的作用。

“微網實格”建立起來后,再以“小武生活”智慧平台為工具,統一收集基層信息數據,進一步細化的武侯“數據檔案”也隨之建立——收集小區2219個、樓棟數11024個、單元數25397個,摸准住房信息50.02萬戶、人口信息105.71萬人,建立社區數據台賬,為精准服務居民提供支撐。向上與“智慧武侯中台”對接完成數據實時上傳,向下與各個街道指揮中心打通,武侯區建起了包括議事、投票等多領域融合的小區智慧治理場景,助力基層治理。

專業隊伍+多元共建 基層治理“一盤棋”巧織連接點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房莉杰認為,制約社區治理創新的瓶頸之一是社區干部的“三力”——能力、動力、精力不足,而武侯區打出了“三力結合”的“組合拳”。

近年來,武侯區在全省率先面向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招錄街道事業編制人員,並在建立職業化薪酬體系基礎上,在全省率先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企業年金制度,為全區607名社區專職工作者購買了企業年金。

如今,武侯區表現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可以擔任街道黨工委兼職委員工作,連續三屆共選聘了50人。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也可以通過考試、考核成為街道事業編制人員,原則上繼續在社區工作,現已從全區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中擇優考錄了7人。兩措並舉,打通了社區干部的上升通道。與此同時,該區創新設立了“名書記工作室”,建立“1+N”導師幫帶制﹔返聘名優書記創建“導師團”,搭建施展才華的平台。目前,武侯區社區專職工作者平均年齡40歲,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95.38%。

武侯區在專業隊伍之外,還多途徑發展“社區合伙人”——組建了500名社區規劃師隊伍,從黨員代表和居民骨干中推選1900余名議事會成員,吸納920余家駐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落實黨建責任,達成共建協議。同時,武侯區先后發展社區營造、應急等品牌社會組織10家,社會組織總量達1292家﹔孵化培育信托物業、養老助殘、智慧治理等領域社會企業103家、社區社會企業14家,數量居成都及全省前列。成立全省首家社區基金會,牽頭發起成立四川社區基金會發展網絡。引入成都社區發展促進會等樞紐型組織15家,鏈接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等機構資源400余家,積極構建社會主體常態長效參與基層治理的機制化載體。

□文弦(圖片由成都市武侯區委社治委提供)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