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構筑保障體系 護航人才成長

“我們搞技術的,就是要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這次活動,不僅錘煉了技藝,更讓我們走進田間地頭,腳上沾滿泥土。”5月22日,巴中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助理畜牧師易治鑫說。據悉,巴中從市縣農林、規劃、文旅等5大行業領域擇優遴選專家112名,組建16個服務團“上山下鄉”開展技術服務、項目攻關和人才培訓,推動人才在基層舞台大顯身手。
開展“人才下鄉萬裡行活動”只是巴中為人才搭建干事平台、做好引留文章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巴中把人才工作作為推動后發地區振興發展的關鍵變量,聚力打造川東北最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和最具吸附力的人才服務環境,讓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
政策再優化,栽好聚才“梧桐樹”
“要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扎實做好新時期人才工作。”巴中市委書記何平在市委人才工作會上強調,要扎實做好新時期人才工作,加快形成“萬千英才聚巴山、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發展局面。
窺一斑而知全豹。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在全省各市(州)率先出台《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配套出台《“巴山優才培育計劃”實施辦法》《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管理服務辦法》《“巴山優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政策,構建銜接緊密、集成高效的“全鏈條”人才政策體系。
創新實施“百千萬引才工程”,迭代推出人才新政3.0版,引進人才安家補助實現翻倍增長,市級杰出人才資助標准增長270%、創新創業團隊獎勵提升至500萬元,人才政策總體上在川東北最具競爭優勢。
“選擇巴中、牽手巴中,我們看到了巴中系列政策的不斷升級,看到了組織重才、愛才、惜才的最大誠意。”引進人才、巴中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沈玲如是說。
激勵更給力,鋪就成長成才“快車道”
“農業系統職稱實施評聘分離,如果不是‘特設崗位’,我的‘專技十級’崗位還需要一定時間。”南江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引進人才任瑞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針對人才成長“天花板”“獨木橋”問題,巴中大力推行優秀人才身份轉變、職稱評定、職級晉升、職務提拔“四個優先”,用好用活調任轉任、晉職晉級等政策,採取降低“特設崗位”門檻、擴大“職稱評聘綠色通道”適用范圍等方式,讓人才干事有盼頭、成長有空間。近年來,已有165名事業人員“變身”公務員、300余名引進人才得到提拔重用,其中19名成長為縣處級領導干部,巴中真正成為人才成長成才的“福地”。
據不完全統計,巴中市引進人才數量已連續3年增幅近20%,高層次人才由每年100名左右增加至500名以上。
保障再升級,當好人才“娘家人”
“我和老公是2020年市委人才辦組織的相親活動認識的,今年領取結婚証后又順利申請到8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外地人在巴中安家了。”巴中市經信局產業認証科王娟激動地說。
巴中拿出最高禮遇對待人才,市委書記、市長以個人名義發出招賢引才公開信,市領導“一對一”聯系42名高層次專家、示范帶動各地各部門走訪專家人才5000余人。注重發掘慢節奏等小城市獨有元素,開工建設院士專家康養院、建成人才公寓1506套,制發“巴山優才卡”等500余張,提供療養休假等20余項特惠服務。定期開辦高層次人才研修療養班,常態舉辦人才交友聯誼活動25場次,促成116對人才牽手成功﹔持續開展“巴山優才月”宣傳活動,市委表揚46名優秀人才,推薦30人進入黨委政府決策咨詢機構,愛才敬才氛圍愈發濃厚。
“我們從衣食住行等‘關鍵小事’做起,用心當好人才‘娘家人’,推動人才工作由重引進向‘引留並重’轉變。”巴中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趙信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