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筑牢基層防災減災“底板”

“你好,防溺水知識了解一下,特別是家裡有小孩的一定要注意。”
“汛期來臨,不要在山谷、河道邊和地質災害點游玩。”
……
在防災知識宣傳現場,四川省德陽市應急管理局宣傳人員發放宣傳小冊子1.5萬份、科普知識傳單5萬份,推出宣傳典型2個地區、5個專題,訂制圍裙、手提袋、雨傘、水杯等宣傳品5000余個。
今年5月12日,是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近年來,德陽市深入推進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綜合監測預警、示范社區創建、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綜合減災能力提升等重點工作,防范化解各類自然災害風險,全力營造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防災知識宣傳現場。德陽市應急管理局供圖
風險普查 強化成果應用
為摸清災害底數,德陽市結合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採取遙感技術、現場勘查、工程勘測等技術手段,通過入戶調查、檔案查閱、走訪核查等多種形式,全面完成綜合要素、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房屋建筑、市政設施、水旱災害、公路設施、氣象災害9項普查調查任務。
“推進普查調查、評估與區劃、普查成果應用工作,形成了高質量普查調查數據成果,可以助力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設綜合監測預警系統、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德陽市普查辦工作人員黃兵說道。
流程清晰 信息報送高效及時
“村(社區)信息員發現災害風險隱患后,要通過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系統手機端小程序,立即向鄉鎮(街道)報送,鄉鎮(街道)管理員迅速跟進核實處置……”在德陽市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業務培訓班上,業務人員詳細講解了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的范圍、流程和要求,通過這種“面對面”“手把手”教學模式,讓全市155名管理員、2399名信息員熟練掌握災害風險隱患信息線上線下報送處置流程和方法。
“我們每個村(社區)至少有1名信息員負責信息報送工作,這次培訓讓大家對災害風險隱患信息的報送要求和流程更加清晰,也為我們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工作指出了重點和方向。”什邡市禾豐鎮應急辦負責人夏勇說。
風險隱患信息報送是事前預防的重中之重。為此,德陽市出台了《德陽市常態化開展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工作方案》,緊盯手機綁定率、人均報送率、核實處置率“三個100%”目標,建立“市級定期通報、縣級全力推進、鄉級具體落實、村級負責報送”機制,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應急責任人、管理員、信息報送員“三本台賬”。
救災物資儲備倉。德陽市應急管理局供圖
人員物資到位 做好應急保障
德陽市以消防救援國家隊和政府專職消防隊為主,鄉鎮(街道)應急隊和村(社區)應急分隊為輔助,建立形成全市“一主兩輔”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現已建成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站(隊)7個、政府專職消防站(隊)、城市小型站(隊)21個,消防救援人員共計764人。全市84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完成20人以上應急隊組建,1187個村(社區)全覆蓋完成10人以上應急分隊組建。全市現有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專業隊伍和社會救援力量1233支、20419人。
在搶險救災物資儲備方面,德陽市建立了涵蓋工程機械、電力照明、空中救援等10類應急救援裝備信息庫,儲備指揮方艙、消防車、發電機等各類搶險救援器材裝備35482台(套)。優化布局“1+6+55”應急物資儲備網絡體系,採購、儲備帳篷、棉被、折疊床等各類救災物資40余種、5.3萬余件,在55個重點鄉鎮(街道)前置緊急救災物資1.6萬余件,能夠滿足10000人緊急轉移安置需求。
集中統一 指揮調度有序
“我們完善應用綜合應急指揮、防汛抗旱態勢分析等6個軟件系統,整合接入萬物互聯、水情信息等7個功能平台,優化10大模塊79項軟件功能,接通5台應急無人機、2套前方終端設備。”德陽市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已實現了實時通聯、輔助決策、直觀指揮,為災害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了解,德陽市進一步完善基層應急指揮體系、健全應急指揮制度、運用科技信息手段、提升協調聯動水平,充分發揮鄉鎮(街道)應急隊和村(社區)應急分隊17221名隊員的基層一線“吹哨人”作用,做好日常巡查監測、預警信息傳遞、災害信息報告、先期自救互救、人員避險轉移、受災群眾安置等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