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中文互聯網社區巨頭走向衰落 天涯終成“淪落人”

近日,承載了一代人青春記憶的天涯社區官網已經無法打開。雖然官方並未對其具體是技術升級還是永久關閉作出回應,但網友很快在社交平台自發掀起悼念潮。作為曾經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聯網社區,面對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生態環境和資本市場的瞬息萬變,天涯社區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令人唏噓。
曾風頭無兩 網友掀起悼念潮
“天涯社區關閉了,隨之消失的,還有第一代互聯網平台的精神。”近日,網友們發現天涯社區網站無法打開后,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發起“悼念”,讓這個昔日的中文互聯網論壇王者重回大眾視野。
4月1日,天涯社區曾發布公告稱,近期將進行技術升級和數據重構,在此期間平台將無法訪問。對於具體是臨時還是永久關閉,天涯社區並未正面回應。官方的沉默,被許多網友理解為曾代表一個時代的互聯網巨頭宣告終結。
1993年3月,天涯社區正式成立,開放了包括經濟、文化、科技以及新聞、電腦、文學、情感等在內的大量欄目供網友交流。30年前的中國,電腦尚未普及,網絡具有很高的使用門檻,遠不像今天這樣隨手可得。天涯社區甫一問世,就成為文人墨客、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並最早發布了《明朝那些事兒》和《鬼吹燈》等現象級網絡文學作品。
“那時候天涯誰人不知呢?”年輕時,“70后”的楊先生曾是天涯社區的忠實用戶,他回憶說,不論關注什麼話題,總能從這個網絡社區裡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獲取許多有用的知識和信息﹔不論國內外發生什麼熱點事件,總會有許多人在論壇上交流、分享、熱烈討論,自由地發表觀點。
在許多互聯網平台初具雛形的時候,天涯社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聯網社區,統計口徑顯示其注冊用戶總量超過1.3億。“它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沒有天涯也很難說能有現在的抖音、微博、微信。”盡管並不一定客觀,但楊先生這樣的高度評價在天涯粉絲的討論中很常見。在年輕時曾痴迷於上網沖浪的“70后”和“80后”眼裡,天涯社區是奇跡一般的存在,之所以退出歷史舞台,是由於科技進步的推動。“就和柯達膠卷是一樣的道理,你能說它不好嗎?”他說。
陷資金困局 被執行1.39億元
實際上,天涯社區走向衰落,並不能僅僅歸咎於時代浪潮的推波助瀾。作為中文互聯網社區的發源地,天涯社區佔盡先機,但在互聯網積極擁抱資本的大環境下,這個時代巨頭明顯慢了幾拍。
在天涯社區正處於鼎盛時期的2000年至2005年,百度貼吧、起點、新浪博客、豆瓣等互聯網社區平台相繼誕生,並很快走上資本化運作的道路。而天涯社區的管理員“版主”仍然僅憑一腔熱血支撐著繁雜的管理工作,這種管理方式本身也因自發性而缺少秩序。
盡管遲遲沒有“覺醒”,天涯社區龐大的用戶規模和流量還是吸引了資本的關注。2005年,IDG資本、清科創投、大唐發控對天涯進行A輪融資,融資規模數百萬美元。不久之后,清科創投、聯想控股、Google、君聯資本又發起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其中谷歌出資100萬美元認購天涯控股6.67%的股份。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同年微博上線,中國互聯網發展進程開始提速,創業板上市門檻也一再提高。2015年8月,天涯社區成功登陸新三板,但缺乏資本運作經驗,在互聯網行業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和變現邏輯上,天涯還是一片空白。
上市3年有余,天涯僅通過增發獲得1億元的融資。因為沒能及時披露2015年年報,上市新三板僅6天后就被暫停轉讓,並因為資質問題,自2016年年底起便一直停牌,融資功能基本喪失。2019年4月,停牌兩年之久的天涯社區從新三板摘牌,僅存的融資渠道也關閉了。
2021年5月,天涯社區被曝出累計被執行金額達1.39億元、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涉及司法糾紛超過590起,昔日輝煌不再。
時代更替中 必然走向衰落?
2000年前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快速提升,私人電腦逐漸普及,網民群體逐漸擴大化和年輕化。盡管面臨新興網絡社區的分流,但活躍在天涯社區的用戶規模還是迅速擴大,年齡結構、文化層次都變得更加復雜。隨著發帖量激增,討論逐漸偏離重心,社區生態已與最初全然不同。
走上資本化道路的天涯社區仍然延續過去的管理方式,最早一批“版主”陸續因精力不足放棄管理工作,優質創作者和管理者大量流失,內容質量也變得良莠不齊。“討論的多是雞毛蒜皮的家長裡短,人們不講道理隻情緒發泄。”在偶然接觸到天涯社區的“90后”網友劉萍印象中,天涯社區甚至一度成了“低俗”的代名詞。
歷經西祠胡同、鐵血論壇等網站關停后,對於天涯社區退出歷史舞台,中國初代網民已經不覺得意外。盡管不太可能會登錄上去發布新的話題討論,但面對一行“無法訪問此網站”的冰冷提示,許多曾經的重度用戶仍然希望能留住這個存有大量資料、承載著青春回憶的平台。(北京日報記者 楊天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