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裡的“變異”盲盒抽獎
平台表示將加強監管力度,律師認為或涉嫌賭博

盲盒,具有隨機屬性,一個個包裝相同的盒子,有可能開出一個不想要的玩偶,也有可能開出一個驚喜。近年來,盲盒玩法成為一種潮流符號,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為此,不少行業加入到盲盒玩法中,圖書盲盒、首飾盲盒、衣服盲盒等紛紛出現,成為商家的促銷手段。不過,一些“變異”的玩法也隨之出現。
日前,有市民發現,有商家在直播間裡以售賣盲盒為由,疑似進行抽獎“賭博”——顧客花幾十到幾百元即可參與一次抽盲盒活動,根據盲盒內玩偶編號后三位數,有機會贏得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元不等的獎金。
這到底是啥“玩法”?記者展開了調查。
網友質疑
商家利用盲盒“賭博”
網友小王(化名)平時非常喜歡泡泡瑪特盲盒玩偶,在使用網購平台時,平台向其推送了一連串的盲盒潮玩直播間,但看了一會兒她就覺得不對勁:“一個玩偶298元,做工粗糙,隻值幾塊錢那種,怎麼會有人買這種東西?”
在這些直播間裡,小王發現,主播拆開每一個玩偶盒子的時候,都會強調一遍玩偶的自帶編碼,還可以“上牆”。何謂“上牆”?原來主播說的玩偶編碼后三位,是用於大小比對的,符合規則的數字就可以“上牆”,“上牆”后的數字再對應排位和相應的獎勵,最高可獲得一款價值8000到9000元的“BOB綠龍玩偶”。
看完直播,小王直言:“這不就是賭嗎?還堂而皇之地直播。”發現這一情況后,小王把自己的經歷發到網上,提醒廣大網友注意。
近日,記者進入小王提到的那個網購平台,在平台直播間內輸入“盲盒”二字,會出現多個正在直播售賣盲盒的賬號。其中大部分商品為玩偶、手辦,價格20~90元,直播間內擺放著各種款式的商品,主播一邊介紹商品鏈接內容,一邊向顧客展示。商家稱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購盲盒,購買后可以現場開盒,再郵寄,也可以直接郵寄自己開盒,都是比較常規的售賣模式。
在眾多盲盒直播間中,有些卻顯得與眾不同。在某盲盒直播間內,放置了多個盲盒,每個盲盒上面都標注著數字,旁邊還放著展板,寫著數字“0”和“27”“BOB綠龍9000”“一次性走十連單(2900)”等字樣,每個玩偶售價為298元。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直接參與數字比對,獲得對應的獎金獎勵。
記者調查
200元~300元一單,最高可獲9000元獎金
那麼,這些直播間到底有何不同?具體是怎麼一個“玩法”?記者進入了其中一家名為“大本營潮玩盲盒”的直播間。
當記者詢問盲盒選購規則時,客服人員發來一張“加加樂”課程菜單。商家表示,根據盲盒標注的數字,將三位相加的總數,可得到對應的玩偶,對應的玩偶可換對應的“豆豆”。其中,后三位相加得“0”或“27”,可對應“BOB綠龍”和9000“豆豆”。每個數字對應的玩偶和豆豆均不同,豆豆從300~9000不等。
如果沒有對應的數字則是“底娃(玩偶)”,“底娃”回收統一10“米”。值得注意的是,規則上方還用紅色字體標注:“未成年人禁止下單”“通車票:280(新人首單200)”的提示。
什麼是豆豆、米、通車票?客服告訴記者,“豆豆”和“米”就是錢,“通車票”是抽一次盲盒所需的價格。顧客可以購買直播間298元的商品鏈接或私下付錢給客服進行下單,下單后便可參與抽盲盒。
隨后,記者支付200元錢后,在直播間任意選擇了一個號碼,主播現場拆開該號碼對應的盲盒,拆開玩偶身上的塑料袋,露出玩偶底部后三位數字,展示后記錄了下來。
很遺憾,記者並沒有中獎。對於抽獎結果,可以選擇不要玩偶,以10元的價格讓商家回收,也可以選擇將玩偶寄到家。當記者沒有中獎時,商家接著鼓勵記者再來一單,還發了活動福利,如:“一次性連下10單送綠龍”“豹子號順子號不上牆送再來一單”。
花樣不少
多個平台存類似活動,商家手段隱蔽
除了網購平台,一些短視頻直播平台、潮流玩具APP上也有類似的盲盒抽獎直播,但玩法略有不同。
在一短視頻平台,記者搜索盲盒相關的直播,至少有10個賬號在進行盲盒抽獎直播,雖然玩法、名稱各式各樣,但這些商家有一個共同特點:在直播間內,主播從不提及任何與錢相關的字眼,反之用“米”“積分”“豆豆”等語言代替。通常會讓顧客私下加微信進一步溝通、下單和換取獎金,均不在直播間進行。
在一個玩盲盒比大小的直播間內,開一個盲盒需298元,商家共提供200個盒子,抽出35個,根據盒子內玩偶后三位編號比大小,再根據大小排位,不同排位對應不同價值的玩偶獎勵。當天獎勵的玩偶對應的價值分別為600元、1000元、1200元、4000元、10000元。
記者注意到,該商家同時在兩個不同的平台進行直播,共計千余人觀看。但是,商家並沒有讓顧客直接在平台下單,而是讓顧客加微信私聊。同時該商家還建有微信群,每次直播前,商家會在群裡征求大家的意見,選擇哪一種玩法,玩法不同,參與的價格和獲得的獎品也不同。如果顧客提前預約購買盲盒,抽中后還可以在原有獎品的基礎上多送獎金。在當天開播前,群裡有10人預約下單,其中有人一次性下了5單。直播開始后,又有其他顧客參與,其中有顧客下了8單,有1單入圍﹔有的下了3單,3單都沒中,最后也沒人抽中價值1萬元的獎品。記者觀察發現,該商家連續四天直播,僅一人獲得了價值8000元的獎品。
商家表示,這些抽中的玩偶都可以換錢。顧客可以到指定的APP換取玩偶對應價值的錢。如果沒有抽中獎品,顧客可用底娃換取10~290元不等的錢。
平台回應
存在違規行為
將加強監管力度
針對直播間內盲盒抽獎的行為,記者向相關網購平台進行了反映。平台方表示,已發現主播“大本營潮玩盲盒”存在違規行為,近期平台已對此進行數次處罰,包括拉停直播、刪除回放、限播7天、合規安全碼扣分等。平台方表示,除主動防控外,平台也會積極響應消費者或來自社會的舉報,並對違規行為按照平台規則及時進行處置。未來平台也會加大排查力度。
同時短視頻平台表示,該平台禁止售賣盲盒商品,違規將視情節嚴重程度予以封禁等處罰。據了解,該平台曾發布關於《盲盒類商品管理規范》修訂的通知, 其中,在盲盒類商品內容推廣中,不得出現隨機、不確定性派發商品情形,包括但不限於:在線盲拍、套圈、扔球、搖號、扎氣球等結果隨機的營銷推廣行為﹔手機APP抽獎、卡牌抽獎、轉盤抽獎等具有抽獎性質、結果不確定的營銷推廣行為﹔其他隨機派發商品的推廣形式﹔創作者自制包裝、自行拼裝、二次分裝盲盒商品,或以盲盒形式推廣非盲盒類商品。在違規處理方面,商家如涉嫌賭博,平台將依照【商家-不當獲利】細則進行處理,同時平台有權根據法律規定,將違法線索移交公安機關。
隨著盲盒的興起,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逐日增多。為了引導盲盒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2022年8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公開征求《盲盒經營活動規范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提出盲盒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應明碼標價,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實施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盲盒經營者不得以盲盒名義從事或變相從事賭博活動。
律師說法
或涉嫌賭博
應盡快立法規范
那麼,商家在直播間裡進行盲盒抽獎是否存在違法呢?
四川一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師認為,從視頻所展示的內容和過程來看,該直播活動中所謂“猜盲盒”的投注行為具有明顯的博彩性質及特征。根據目前情況,參與者花200~300元就可以參與抽盲盒,從而有機會贏得300~9000元不等的“獎金”,即便以所謂“豆豆”來計量,以此兌換等額或等比例的法定貨幣,這種行為仍屬於賭博。而在直播平台進行“抽獎”的行為,根據相應法律及司法解釋等規定,就可能構成開設賭場罪。
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律師邢連超表示,從目前開盲盒的過程來看,實際上類似於有獎銷售,原則上不屬於賭博。但如果通過盲盒銷售得到了獎品,又直接換成錢,那麼就有可能變成變相賭博。當然,具體行為是否違法,需公安機關認定。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太琨律創始合伙人朱界平律師認為,盲盒涉賭風險較大,具體還要看經營者的經營模式。經營者是否提供物品回購渠道也非常關鍵,如果經營者設定回購渠道,將消費者開盲盒開出來的結果轉換成貨幣返還給消費者,就會形成消費者“投錢—通過不確定的盲盒確定輸贏—輸贏結果轉換成貨幣”這麼一個鏈條,如果這樣認定為賭博的可能性就很大。結合本直播視頻來看,很可能構成賭博。
四川英濟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逢逢律師表示,盲盒交易是否涉嫌非法賭博行為,關鍵在於平台、商家的運營模式、盈利手段和資金流向以及平台、商家制定的模式下讓消費者追求的商品或利益價值的差距大小。盲盒交易屬新生事物及新的交易模式,缺乏相關法律法規規范,這就致使在現實中一些不良平台或商家為了追逐利益,利用法律空白,在盲盒交易的規則、模式制定上故意設置一些模糊規則,致使盲盒交易變相成為博彩、投注等賭博行為,相關機構對這種變相賭博行為應依法予以打擊。
陳逢逢建議,立法機構應盡快對盲盒交易進行立法規范,同時消費者應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